- A-
- A+
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征程中,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以系统化思维破解产教融合难题,创新性构建了“产教同育、岗课同源、情境同构、双师同堂、资源同享、学做同步”的理实一体金课“六同”模式,全面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变革,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方案。
一、思政与专业深度融合,奠定“产教同育”之魂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产业报国→行业标杆→企业实践”的思政主线,建设特色课程思政资源中心,通过“四融通、四结合、四步重构”模式,将价值塑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引导学生实现从“知”企到“报”国的升华。已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教学团队3个,确保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嵌合,夯实了金课的价值根基。
二、岗位与课程精准对接,确保“岗课同源”之基
为保障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实用性,学校龙头企业及生态企业深度合作,精准分析15类岗位能力需求,采集产业语料库。联合天翼云中南智算中心,构建13个专业垂类模型,并据此开发37门课程的“岗位能力目标矩阵”,建成智慧平台,从源头上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动态匹配、精准对接。
三、虚拟与现实联动赋能,破解“情境同构”之困
针对实训教学中的“三高”(高成本、高风险、高难度)“三难”(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痛点,学校与数字孪生头部企业合作,研发“智能制造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开发高精度专业数字孪生体。结合国产MWORKS仿真软件,打造9大专业领域的虚拟仿真模型库,将真实项目转化为“虚实联动”的实训任务,构建了沉浸式、可重复的智慧学训场域。
四、智能体矩阵赋能教学,创新“双师同堂”之态
学校通过“双轨式”培养体系系统提升教师智能素养,近三年助力598名教师及1.47万学生获得AI技能等级证书。师生共同开发75个交互数字人,实现真人教师与数字教师、企业工程师与数字工程师的线上线下“同堂”协作。更构建“三纵三横”AI智能体矩阵,部署87个课程助手实现全天候助学助教,开创了人机协同、虚实融合的教学新形态。
五、资源与空间智能共享,夯实“资源同享”之基
创新构建“9微”资源框架,系统化建设线上金课资源,攻克资源“碎片化、堆砌化”难题。依托5G技术实现23间远程教室与本地教室的“远程可控、真场执行”,打破了学习时空壁垒。已建成3个国家级、8个省级教学资源库,认定国家级精品课7门、省级30门,为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坚实基础。
六、数据与教学精准闭环,实现“学做同步”之效
实施“在线学习→AI分析→靶向教学”三段翻转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开发“跨平台AI分析工具”,年均采集超2TB全流程教学数据。通过构建学生画像,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使教学干预如“精准滴灌”,最终在理实一体中达成“学做同步”的高效目标。
结语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六同”模式,是一次对职业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它从育人根本、课程源头、教学环境、师资形态、资源载体到过程管理进行了一体化创新,形成了内在闭环、高效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显著提升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湖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