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三大属性的内在要求改进教育宣传工作实践

  • A-
  • A+
2025/09/19 15:30

曹智坤

【摘要】新时代教育正经历深刻变革。作为连接教育实践与社会认知的桥梁,教育新闻宣传承载着传递信息、凝聚共识、塑造价值的重要使命,应紧扣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的本质特征(简称“三性”)回应国家教育发展需求与社会期待。本文基于“三性”视角,结合教育新闻实践案例,提出优化内容生产、创新传播形式、强化价值引领等改进策略,以推动教育新闻宣传从信息传递向价值建构升级,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撑。

【关键词】教育三大属性;教育新闻宣传;优化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凸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从本质上定义了教育新闻宣传的价值坐标与行动逻辑,进而对其提出了具有规律性的核心要求。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奋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断增强“四力”,促进教育“三大属性”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的有效表达。

一、教育的三大属性与教育新闻宣传的内在联系

政治属性、人民属性与战略属性是教育的核心属性,其理论框架的构建源于对教育本质及其社会功能的深刻认识。马克思指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教育的政治属性进一步强化为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教育的人民属性则体现了教育服务于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战略属性要求着眼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更加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推进教育发展。教育的三大属性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整体,为教育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也构成了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政治属性:教育新闻宣传的根本底色

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就是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育人导向。教育新闻宣传必须把政治方向置于首位,在思想传播、政策阐释、舆情引导方面发挥应有功能,通过及时准确地解读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党的领导作用,有效增强社会对教育政治属性的理解与认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后,湖南教育电视台迅速推出系列报道,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足迹,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湖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学校,生动展现学校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鲜活实践,引导广大学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立德树人是教育政治属性的核心体现,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者应着力聚焦大思政建设、校园文化培育、教育典型事迹等,通过真实感人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彰显教育的政治属性。湖南教育电视台推出的“我是接班人”网络大思政课堂,通过融媒体视创与大平台共享的方式,吸引了超过 3000 万人次参与学习,创造了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 1 亿的纪录。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立德树人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动实践,也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湖湘师表》系列报道通过宣传推介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将匠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灯塔。

(二)人民属性:教育新闻宣传的价值根基

教育新闻是为广大受众所关注的、新近发生的、教育事实的信息传递。教育新闻宣传应该聚焦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坚持群众视角、反映人民呼声、回应社会关切,使新闻宣传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

教育公平是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本质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公平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权利,更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教育新闻报道在反映教育公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关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弱势群体教育保障等议题,展现教育公平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例如,湖南教育电视台多组记者走进衡南县、石门县等地,多维度、宽视角剖析“攻坚大班额”过程中的探索与成效。在“走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系列报道中,聚焦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需求是人民性的重要内涵,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这不仅体现在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上,也反映在对教育服务内容与形式的期待中。教育新闻宣传在涉及这一方面主题时,应注重挖掘教育领域为满足人民需求所进行的探索与创新。如湖南教育电视台推出《劳动教育在湖南》《校歌嘹亮青春飞扬》等报道,聚焦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个性化教育模式实践,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同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与社会影响力。今年高考前夕,记者探访长沙市区唯一对口高考专用考场后,引发受众对“职教高考”的广泛讨论,提升了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强化了“人才成长有多样化途径”的理念与共识。此外还注重打造 “民生服务型” 宣传产品,如制作推出 “义务教育入学全流程动画指南”“高校助学贷款申请图解”,以实用性内容满足受众的教育服务需求。

总之,教育新闻宣传应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通过客观分析与深入采访,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风与形式,全面反映教育在回应人民期待方面的努力与成果,全面展现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从而彰显教育的人民性特质.....(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