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赋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机制探讨

——基于北京市某高校的案例研究

  • A-
  • A+
2025/09/19 15:18

徐金灿 蒲海燕 郭 浪 李梦林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世界科技变革的战略抉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则是高校教育系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途径。本文以北京市某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媒体平台在建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机制与作用。研究发现,该大学依托新媒体技术打造双创教育生态,建立以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的校、院、社团多层级传播矩阵,推动运营管理专业化与精细化,联动不同双创主体资源,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成效。本文完善了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机制,从传播学角度为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新媒体传播;生态系统;案例研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中国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新形势所做出的根本选择。为持续发挥知识生产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中枢作用,高校必须主动回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作为科技、人才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支点,创新创业教育正成为高校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履行育人职责的关键路径。2024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自 2014 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数字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这一系列战略决策表明双创教育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推广的主阵地。在新媒体技术日益普及和深刻变革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积极融合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与师生互动促进创新创业的理念、经验和政策的传播。尽管新媒体平台不断丰富,但微信公众号由于其独特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相较于官网,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灵活便利,兼具图片和音视频功能,形式多样,能及时传达丰富信息;与短视频平台相比,微信公众号以文字为主、精准权威,且产出便捷、门槛较低,更适合作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北京市某高校(以下称 A 大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媒体平台在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献述评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政府、高校、企业、研究人员和学生等多方参与者共同构成的协作网络,旨在推动知识的转化与商业化。“生态系统”概念强调的是一种动态互惠关系:高校通过吸收外部的信息、资源等要素,充实其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与此同时,系统中的其他成员也从高校获取其发展所需的知识与信息。正是这种双向流动与协同互动,促进了系统的有机运转和持续演化。2010年 5 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到 2015 年,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环境的目标任务后,相关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热点不断涌现、质量显著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指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根本指向,以高校为中心,以课程为主导,多主体、多要素协同的,具有鲜明内生动力性、可持续发展性、自我调节性和互利共赢性的育人系统。

与多元主体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同,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核心地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是育人,高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因此,以高校为中心统筹各主体的资源和力量,发挥育人合力,符合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规律。换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育人系统,这是其与创业生态系统的根本区别。这种育人不是一般性的“培养创业者”, 而是要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要求,从根本上有效培育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在普遍性培育全体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强化重点创业群体的实战技能与实践能力,实现“创新”与“创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达到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强调双创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互动性,要求联动各类组织与社会资源,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机互动与内外各要素的相互支持。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相关的机遇、挑战以及优化路径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新媒介环境赋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自主性与普惠性,同时兼具精英化导向与超越性思维。早在数字媒体兴起的 2012 年,就有研究发现新媒体手段在相关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已较为系统,师生对其效果普遍持积极评价。安美忱认为,互联网技术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通过构建新媒体技术队伍,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上为大学生创业筹备、运营等环节提供服务。官仲章等指出,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主体性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利弊参半,高校创业教育必须抓住时代机遇,构建新媒体创业教育平台、变革传统教育方式,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指导与服务。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易被误导,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创新创业立体渗透教育、搭建新媒体服务平台、建立新媒体引导机制。曾佳慧、张倩等提出,高校应当树立新媒体意识、抢占新媒体阵地,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渠道,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这些文献均强调了运用好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与支撑作用。

(二)高校微信公众号相关研究

新媒体平台在当代社会已演化为复合型传播基础设施,其中以微信公众号为典型代表的校园新媒体生态呈现三重结构性功能:首先,作为高校形象建构的数字化界面,其承载着组织身份符号的再生产;其次,将网络转化为虚实交融的思政教育新场域,通过动态信息流重构师生互动仪式链;最后,形成媒介化社会的认知调解枢纽,特别是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展现出舆论引导、危机传播效能,进一步凸显了网络教育的价值。

张卫良、张平研究发现,高校微信公众号中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类文章由于其传统化的内容与形式不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唐亚阳、陈三营通过侧面分析发现,文章位置、编排形式、发布时间等因素显著影响着传播效果,而能引发情感坦诚的内容更易受到学生欢迎。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工作模式从个人运营逐步转向团队运营,以提高大众内容的质量和传播效果。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也通过信息传播优化,提高了服务质量,为高校新媒体运营提供了经验支持.....(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本文系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课题“北京高校创新创业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YB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