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大学 坚守教育戍边初心,双挂双能 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牡丹江师范学院导师“双挂双能”项目纪实

  • A-
  • A+
2025/09/08 13:43     供稿:牡丹江师范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导师“双挂双能”项目纪实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 一套节目 9月10日12:32播出,敬请关注!

牡丹江师范学院作为国门大学,立足乡村教育特色,落实教育戍边使命,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启动导师“双挂双能”项目,形成了双向挂职,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牡丹江师范学院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打造乡村教育学黑龙江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通过“双挂双能”实践项目,服务乡村教育振兴,获得广泛关注,取得良好成效。

牡丹江师范学院立足边疆乡村办学特色,创新实施研究生导师双挂双能项目,构建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动力之源。

双挂双能项目立足边疆地区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以双循环机制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学校突显学科特色,依托黑龙江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乡村教育学”,启动研究生导师“双挂双能”项目,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发展。

由研究生学院牵头启动了导师双挂双能项目,为乡村学校发展献策献力。三年来导师在挂职学校举办了60多场讲座, 50多项教改项目,30多场教研活动,受益师生3000多人,导师主导研学产品16个,开辟营销渠道3条,设计营销方案10项,完成8条文旅研学线路运营,有135名研究生深入基层实践。

通过双向挂职,双向赋能,使我们的研究生导师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柔性引进3名俄罗斯院士,建设国内首家中俄乡村教育学国际虚拟教研室,打造首批中俄双语师范教育AI智课8门,课程已在20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百余所省内基础教育学校推广使用。

基础教育和我们高校协同发展的这样的一个创新性的举措,我们获得了两个省级教学成果奖。全面了解乡村所需,真正解决乡村问题,按照挂职工作要求,教育硕士导师挂职期间需完成“七个一”工作任务。

我从挂职学校的实际出发,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通过乡村学校挂职锻炼,让研究生导师走入基础教育一线,有效促进了研究生导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

研究生培训和带领本科生前往海林二中开展了一系列科创育人的实践活动。

这种大中小一体化协同模式,直接填补了我们在科创教育上的缺口。挂职导师和研究生的到来,丰富了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乡村教育整体水平。

我们培养的师范生、本科生、研究生他们毕业之后会走到基础教育一线。

两位导师挂职期间,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多维度、深层次的。将“双挂双能”项目与省“双一流”学科建设、国际虚拟教研室建设、“智课出海”等工作相结合,提升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化水平。

希望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还能有幸继续参加。

在兴源日善中学挂职的这一年呢,我的收益很大。牡丹江师范学院坚持师范教育“本色”、擦亮乡村教育“特色”、提升红色教育“底色”,坚守“国门大学”初心,勇担“教育戍边”使命,为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交出“牡师答卷”,贡献“牡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