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智汇炬流” 实践团:以 “红色引擎” 驱动智慧巡河新实践

  • A-
  • A+
2025/08/26 16:07     来源:高校之窗网     供稿: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近日,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党总支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联富社区濠二小区党支部的协同联动下,由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龙,指导老师储凤琴和刘振兴带队的“智汇炬流”智慧环保实践团,深入濠二小区开展中山河网数字一体化项目调研,并顺利完成实地考察任务。此次校地党建共建活动,不仅为智慧环保方案制定提供了扎实依据,更以党建为纽带,开启了“组织共建、技术共研、生态共治”的校地协同新篇章。

支部堡垒作支点 绘就生态治理新图景

来到调研第一站,联富社区濠二小区党支部书记郑结荣以“党建 + 生态治理”为主线,详解联富社区河岸蜕变历程。“过去河道黑臭是群众‘心头堵’,党支部牵头成立‘治水党员先锋队’,带着群众清淤、护岸、建绿,才换来如今的水清岸绿。” 郑结荣介绍,在社区党总支统筹下,党支部将主题党日开到治水一线,党员带头拆违、监督排污,推动政府资源精准投入,让昔日“黑臭水体”转型为集科普教育、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民生幸福河”。

师生在采访过程中,沿岸村民陈先生的感慨印证了治理成效:“党员干部天天在河边转,脏活累活抢着干,现在晚饭后河边散步的人多了!就是担心孩子攀爬、有人违规钓鱼,要是能更安全就好了。”大家深刻体会到,群众的期盼正是校地党组织下一步协同攻坚的方向。

党团先锋冲在前 锻造数据采集硬支撑

“既要听群众心声,更要拿精准数据。” 实践团党团骨干秉承“党建引领,科研为民”的理念,在前期一周调研的基础上,开启“全天候、多维度”数据攻坚。党员带头分片负责,清晨测水质PH 值、正午记录流速、黄昏排查淤积,雨天重点监测排污口,累计采集有效数据3000 余组,精准锁定排污监管盲区、生态修复滞后等6 类治理痛点。

夜幕降临,临时党小组会议在河畔召开。“如何用技术破解人工巡河效率低的问题?”“党员同志要结合专业特长,拿出‘金点子’!”王龙的动员点燃团队热情,成员们围绕“数字技术赋能治水”展开头脑风暴,最终锚定“AI 智能监测”解决方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技术攻关的强大动力。

红专并进强攻坚 构建智慧巡河新范式

“在党总支指导下,我们把‘党旗插在项目上’,用技术创新回应群众期盼。” 教师支部书记刘振兴与主要成员蔡美婷同学详解团队研发的AI 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党建 + 大数据”为核心,聚焦三大场景:实时识别翻越护栏行为、智能捕捉违规垂钓行为、自动检测水面垃圾,精准破解传统河长制“效率低、覆盖窄、响应慢”难题。

“红色匠心”与“专业智慧”贯穿系统构建的全过程:

数据采集:党团员分组部署物联网设备,24小时值守确保数据完整;

标注攻坚:成立 “党员标注突击队”,建立7大类32 小类专业体系,人工标注一致率超95%。

质量把关:推行“党员责任岗”制度,通过“AI 初筛 + 党员复核”将误差率控制在0.5%以内。

这套融合“党建精度”与 “技术深度”的系统,已实现人员危险行为毫秒级捕捉、水面污染物实时预警,为“数字河长”装上“智慧大脑”。

校地共建向深行 书写青春建功新篇章

目前,在校地双方党组织推动下,AI大模型巡河方案已进入阶段性测试。实践团计划于9 月初开展第二轮实地测试,重点攻克数据库审计、跨部门对接等难题,让“数字河长”真正成为守护河网的“智慧哨兵”。

“党建引领是根,服务群众是魂。” 王龙表示,光电信息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深化与中山各级党组织共建,以推动“百千万工程”为契机,让青年学子在“红色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用智能技术守护绿水青山,以青春之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红色动能”。(撰稿:刘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