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蝉声撕破盛夏的闷热,年轻的足音叩动大地的回响7月上旬,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队伍——二十四帧心坊突击队带着热忱与好奇走进茂名电白。这里有千年传承的冼夫人文化底蕴,有山海相拥的自然馈赠,更有等待被倾听的心灵絮语。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让文化在体验中鲜活,让心灵在自然中沉淀。
一、心理剧里的“英雄重现”
当冼夫人故事照进青春视角
【小演员们演出照,与二十四帧心坊突击队的合照】
“我冼英此生,必以家国为重,护一方百姓安宁!”随着一句铿锵有力的台词落下,冼夫人心理剧现场掌声雷动。团队成员以冼夫人“爱国爱乡、忠贞不屈”的历史故事为蓝本,鼓励青少年活动中心小朋友们一起化身剧中人,在台词与情感表达中走进这位巾帼英雄的内心世界。没有精致的道具,却有最真挚的情感;没有专业的演技,却有对文化的敬畏。通过心理剧的形式,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触摸、能共情的精神力量,让冼夫人文化在互动中代代相传。
二、山林间的“心灵录音棚”
将人间烟火与自然之声一一打包
【冥想音频制作现场】
冥想音频制作者们开始行动了!清晨的晏镜岭,是鸟儿的主场——清脆的鸟鸣穿过林间,与山间微风“合唱”;午后的海边,海浪拍岸的声音层层叠叠,像大自然的摇篮曲。同学们带着录音设备,穿梭在山林与海岸,将这些治愈的自然之声一一收录。
从登山时脚下碎石的轻响,到海浪退去后沙滩的“呼吸声”,每一段音频都藏着茂名的生态密码。大家还走进成片的红树林,听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记录潮水漫过根茎的细微声响;清晨打卡当地特色鸭粥早市,让市井的喧闹与米粥的香气,成为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白昼音”。这些声音不仅是自然与生活的馈赠,更将成为陪伴人们放松冥想的“心灵良药”,让远方的人也能通过耳朵“漫步”茂名山海。
三、博物馆里的“时光对话”
让文物故事活起来
【到博物馆参观】
推开电白博物馆的大门,同学们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作为“沉香之乡”,馆内陈列的沉香展品尤其引人注目——从古代采香工具到传世香具,在这里细细讲述着电白沉香“一两沉香一两金”的珍贵与“静心安神”的文化内涵。当地文化工作者热忱地讲解,带着队员们驻足在一件件文物前:从冼夫人时期的青铜器皿到近代民俗物件,我们努力让自己去看去听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心去靠近茂名的每一个历史脉络。沉香获得的关键是树木的伤口,这些伤口慢慢转变为有着奇异香味的木块,这让我们升腾起对生命之美的赞叹与臣服。我们感受着每件文物上先辈们的智慧,仿佛我们的生命体验也得到了拓展。
四、示范村里的“乡村答卷”
在小良镇读懂振兴密码
【“三下乡”座谈会】
【大合照】
团队走进小良镇白沙村,与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学生团队一起参加关于“三下乡”赋能电白文旅发展”座谈会,听当地干部讲述乡村振兴的规划与实践。随后,同学们走访“三下乡”示范村,看整洁的村容村貌、特色种植基地里的勃勃生机,感受乡野大地的蜕变。在这里,大家不仅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活力,更明白了“三下乡”的意义——让青春力量融入乡土,用实践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青春步履不停,温暖与传承不止
“三下乡”的时光很短,却让同学们在文化传承中收获成长,在自然馈赠里汲取力量。茂名的山海、历史与人文,早已化作最珍贵的记忆。“三下乡”的意义,或许就在于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土地,用真诚的互动连接心灵,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文化传承的接力。
未来,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也期待越来越多人能走进茂名,感受这里的文化之美、自然之韵。(撰稿:郭秋杏 稿件及图片来源:“二十四帧心坊”突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