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绘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蓝图,教育部人工智能职教行“舟山站”活动圆满举办

  • A-
  • A+
2025/08/02 09:34

2025年7月31日至8月1日,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期“AI赋能职教行”活动于浙江舟山隆重举行。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高职院校的书记、校长以及骨干教师代表、科研机构人员、企业嘉宾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代表300余人齐聚东海之滨的舟山,围绕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和模式展开了深入交流与分享,共同探讨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走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四级调研员李宇辉、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王博出席活动并致辞。

本次活动由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豪讯科技、东南大学出版社、西安东孚育科技、中教云智数字、上海企想信息协办。大会的议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多元,涵盖政策解读、标准发布、专题报告、院校实践、企业展示等多个方面,打造了一场理念与实践相互融合、教育与科技协同共振的智慧盛会。

李宇辉充分肯定了人工智能职教行的活动意义。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职业教育生态,为教育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教育部职成司积极落实相关部署,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一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启动集群培养计划,聚焦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通过校企协同深化专业、课程、教材、实训等关键教学要素改革,开发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字教材;二是大力推动专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增设人工智能直接相关专业及面向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的新专业,全国众多职业院校已开设相关课程,并建立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汇聚海量优质教学资源,覆盖职业教育全部专业,提供全天候智能化学习服务;四是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发布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提供标准规范,并联合头部企业和院校开发了丰富的AI课程资源。下一步,教育部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全面推广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学改革;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标准,推动职业院校普及开课;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行业数据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动态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政府、行指委、教指委、院校、企业多方协同发展生态,确保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科学、规范、有效落地。李宇辉表示,2025年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启动年,呼吁各方凝聚共识、携手推进,以人工智能为引擎加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培养大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副处长王博、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中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叶伟江、舟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厉仁军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钧铭先后致辞。他们围绕政策方向、区域支持与产业需求,表达了对AI赋能职业教育的高度关注与全力支持。他们一致强调,人工智能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引擎,要以技术创新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王钧铭教授围绕《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进行系统解读,阐释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框架。内容涵盖总体目标、学生AI素养要求、专业智能化升级、通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创新、教师能力提升、伦理安全及保障措施。强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分层课程体系,推动专业与AI融合,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确保伦理安全,助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人才培养。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清水结合新专业建设需求,深入剖析了AI驱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能性,强调构建“可感知、可评估、可反馈”的教学场景对于职教质量提升至关重要。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力提升专委会秘书长程庆梅则从教师教学能力出发,探讨AI如何嵌入教案设计、课堂管理与教学反思中,实现从工具性应用走向能力型支持的跨越。

大会还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所院校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分享,进一步拓展了AI赋能职教的应用视野。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校长李永生围绕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分享了构建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教学反馈机制的探索成果。浙江省高职教学工作分会秘书长丁明军教授系统介绍了AI技术如何嵌入教材内容、呈现方式与资源组织结构,提出“教材即服务、平台即课程”的未来教材形态。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处、质量管理处陈永处长则以“AI+海事教育”为主题,阐述了“技术-产业-人才”协同构建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路径设计。安徽省教科院职教所负责人段红教授展示了安徽省区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职教策略和成效,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夏光蔚校长分享了“三教改革”的轻工实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杨会院长介绍了学校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面的系统路径和方法设计,强调从“能用AI”到“会用AI”的能力转化是当下教师培养的核心议题。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工程学院院长汪益兵则带来了“VR+AI”融合在航运人才培养中的实证路径。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技术学院院长楼建列围绕“四链协同”路径,提出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构建数字人才培养生态,形成从内容到场景、从资源到平台的协同结构。充分展现了各地院校主动创新、因地制宜推进AI落地的多元化探索路径。

本次活动企业参与度高,实践案例丰富。杭州豪讯科技有限公司、东孚(西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出版社、中教云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百度等企业专家,围绕智慧课堂构建、教学评价优化、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教材数字化平台建设、产教融合生态搭建等方向,分享了多个落地实践案例,呈现出校企协同驱动、数据资源贯通、技术场景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中国教育电视台经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晓瑜、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曹志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叶宏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林锋、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焦宇知、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张跃东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主持环节。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刘战伟研究员代表会务组作总结发言。他指出,AI赋能职业教育已从理念阶段进入系统落地阶段,本次培训活动为全国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搭建了高质量对话平台,也为推动AI技术在职教体系中深入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路线样本。他呼吁各方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打造适应未来产业结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一场高密度、高质量的全国性专题免费公益职业院校师资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培养互动,本次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在职教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上提供了丰富案例与实践启发。与会嘉宾一致认为,AI技术正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平台共建、人才协同,共同打造更加开放、智能、融合的职教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