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蔡元培美育基金”人文美育讲堂在京举办

  • A-
  • A+
2025/07/26 12:40

2025年7月21-23日,为期三天的北大“蔡元培美育基金”人文美育讲堂在北京大学燕园圆满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130多所重点中学的优秀骨干教师,取得了丰硕成果。

    开班仪式上,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指出,“人文美育讲堂”项目是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体现了北大在教育理念和社会责任上的双重担当。通过构建大学与中学的桥梁,助力教师成为美育的传播者、践行者与创新者,推动美育理念在基础教育中的深入实践。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李大钊研究中心主任胡俊强调,北京大学始终秉承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精神,他从社会公益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阐述了该项目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美育事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北大“蔡元培美育基金”捐赠方、好买财富董事长杨文斌校友总结道,设立该基金的初衷在于汇聚北大的优质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蔡元培美育理念,重点关注中学美育师资的培养与提升,助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期待美育的微光能在当代教育中焕发光彩,也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推动美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课程师资阵容大师云集,特邀来自人文、艺术、历史、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授课。

蔡磊砢教授通过深入解读《重寻教育的“活泼”之道——蔡元培美育思想新探》,系统梳理了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的内涵、目标、范围、价值及其实践路径,为新时代中学美育注入了深刻的理论滋养与实践启示。

彭锋教授在《美育成就人格》中,通过深入剖析大量艺术作品与案例,生动阐述了美育在人格塑造与价值观养成中的独特价值。他强调,美育不局限于艺术技能的传授,而是一种积极多元的人生观教育,并鼓励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与创造力,将美育过程视为一场富有独特价值的艺术创作。

阎步克教授在其主题讲座《中国文化之道:先秦百家争鸣》中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全面梳理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及其格局,深入阐释了这一思想繁荣时期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先秦百家争鸣不仅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也为当代社会的文化自信与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与价值指引。

陈江教授在《AI技术对美育的影响》中系统介绍了当前最具代表性的AI软件工具及其核心功能特性。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演示与实操案例,陈教授全面展示了AI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图像处理、视频编辑与音频创作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有效拓展了教师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开展美育教学的能力边界,为教育工作者注入了前沿技术认知与实践动能。

   为增强培训实效与沉浸体验,此次人文美育讲堂组织了两场高质量的美育活动。一为公益观影,通过影像艺术激发教育共鸣;一为音乐讲座,亲历艺术与思想的交响,感受人文美育的独特魅力。

在北大首次上映的美育纪录片《一生一课》,以中国唯一的中学美育特级教师王圣民为线索,讲述她投身美育四十年的坚守和动人故事,现场在座教师与王老师热烈互动,围绕当前美育在中学教育中的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何占豪教授通过深入解析《梁祝》的创作背景与艺术内涵,结合现场演绎的弦乐四重奏《小梁祝》,生动诠释了“艺术为人民”这一崇高理念的现实表达。他强调,在音乐创作中应高度重视本民族音乐语言的提炼与创新,推动中西音乐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美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引领。

在本次人文美育讲堂中,与会教师积极参与研讨,深入阐述了各自对美育内涵与时代价值的理解,并围绕美育与宗教、艺术教育、文明互鉴、生态文明、智育及德育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学理分析。讲堂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思想交流深入,充分展现了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美育使命的深度思考与责任担当,此次人文美育讲堂在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