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使用、情境感知与青年政治信任

——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实证分析

  • A-
  • A+
2025/07/21 15:37

候为刚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公共舆论同质化的国内媒体环境下,为何不同个体在浏览相应媒体信息后的政治信任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一问题。基于权力合法性、媒介信息接触、情境感知的类型划分,文章构建了政治信任的分析框架,同时运用 2019 年大学生网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浏览国内主流媒体信息会增强受众在程序、意识形态两个维度的政治信任(即坚持党的领导、信任国内媒体),而对提升绩效合法性维度的政治信任(即信任政府)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另外,对外部情境的安全感知,显著影响了受众在“坚持党的领导”“信任政府”“信任国内媒体”三个维度上的政治信任。情境感知的另一维度—平等意识,则显著影响了受众在“信任政府”“信任国内媒体”两个维度的政治信任,而对“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程序合法性维度的政治信任未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最后,文章讨论了上述结论在完善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面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媒介信息接触;情境感知;权力合法性;政治信任;大学生网民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高等教育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国家也面临如何有效引导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观等挑战。2018 年 4 月,厦门大学某研究生在微博上发表“支那”等错误言论,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随后爆发了中国药科大学某本科毕业生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某研究生相继发表辱国言论的乱象,一度引发社会热议。在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往往比普通民众更为便利,同时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也可能相对开放、多元,即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由此不难引发这样的思考,处于相同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媒介信息环境下,为什么不同个体的政治信任倾向存在明显的差异?

围绕大学生政治立场的培育实践和理论研究主要从传统的革命史教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宏观的社会结构因素角度展开。随着我国以推动法治事业进步为基础的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民众对政治合法性的感知愈加深入,因而民众的政治信任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绩效的认识。无论以革命史教育为主旨的党史宣传注重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塑造,还是以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基础的绩效合法性的宣传,或是通过促进政治民主化来增强程序合法性,这三个维度在不同时期共同但有区别地塑造了我国民众的政治信任。长期以来,国内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逻辑主要表现为,由于信息接触会塑造受众的政治信任,为此提供“正能量”的信息环境并屏蔽消极、有害的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民众的思想世界“一片红”。这种教育思路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奏效的,但难以解释为何少数人在长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其政治立场显然未达到官方的预期,反而走向反面。这表明,对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政治信任的研究,应“找回”个体内在的微观心理因素。

二、理论进路与分析框架政治信任本质上涉及民众对权力合法性的认识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学与理性选择的自由民主政治学这两大路径讨论该议题。近年来,微观的心理认知及行为层面的分析路径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一)政治信任:既有解释及其局限

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项经典议题,理论界对政治信任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谱系庞杂,但其中主要脉络较为清晰。

其一,理性选择的自由民主政治学对政治信任的探讨主要基于制度绩效、社会资本这类具体的视角。戴维·伊斯顿较早指出,“任何政治体系都需要普通民众对制度和执政者的支持”。这一概念延伸至中国政治情境,主要基于社会转型期民众与政府互动的现状而展开的思考,围绕政治价值观变迁、央地关系、社会结构(如城乡差异、区域不平衡、收入分配以及男女平权)等视角来阐释公众对政府的态度或评价。这些研究主要借用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基础概念,并通过价值观、社会结构、央地关系等本土经验或具有中国特色的议题来讨论中国情境中的民众政治信任。

其二,马克思主义阶级政治学研究路径侧重围绕中国革命历史选择的合法性和制度绩效合法性,反思西方政治信任的理论局限和实践困境,从而将政治信任这一议题本土化。这些研究为理解中国政治信任的社会来源及变迁提供了本土化的理论启示(特别是从阶级视角展开),并产生了政治参与(如“上访”)等系列可通约的概念,为理解中国情境中的官民纠纷等具体议题提供理论解释。其中,绩效合法性是理解中国民众政治信任的重要视角。然而,发展理论表明,任何国家都难以持续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因而绩效合法性不具有持续性,而缺乏合理的权力、资源分享机制,群体成员的政治认同也难以维系。这意味着当绩效合法性难以维系时,便需要寻找替代性解决方案以维系政治信任并巩固政治秩序,此时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功能便凸显出来......(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受众心理机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2AZZ0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