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引领力、感染力、影响力

  • A-
  • A+
2025/07/21 15:21

任羽中

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校园文化是无形但极生动的教材。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不断增强大学校园文化的引领力、感染力、影响力。

一、大学校园文化何以有引领力?

大学校园文化的引领力是教育思政引领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理论指引是塑造引领力的基础条件。北京大学等一批近代以来诞生的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阵地,形成了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光荣革命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大学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与政策报告,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改革开放之后,大学校园文化吸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一系列思想成果,显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持续激励着几代国人。进入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发展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坚实保障,大学校园文化空前繁荣。当前,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引领力,关键要突出马克思主义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的真理力量。

二、大学校园文化何以有感染力?

当前,互联网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的衣、食、住、行、学样样离不开互联网。大学的文化建设必须正心诚意、“联网上线”,坚持面向青年学生的文化接受特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现青年学生与主流思想文化的自动连接。这几年,北大校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把镜头对准师生、把版面留给师生,选取的事迹贴近群众,语言表达生动鲜活。北大的官方微信每年有超过一半的文章阅读量达“10 万 +”;北大抖音号、快手号上的短视频近两年年均点击量都超过 10 亿次;具有百年办报史的《北京大学校报》把全部的版面都用来刊登师生的作品,为师生原创作品提供发表空间和传播支持。在今年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北大党委宣传部正以改进文风、作风为主题开展调研,面向官方微信读者、音视频观众、校报读者、新闻网读者举办四场座谈会,认真听取师生校友对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不断满足读者新的文化需求与精神生活期待。及时跟进青年学生注意力的最新流向,坚持学生在哪里,校园文化就建设到哪里;年轻人在哪里,北大的新媒体账号就开到哪里,正面的声音就传到哪里。比如,北大在“小红书”平台主动开展网上校园文化建设,“北京大学”成为第一家用户数过百万的高校“小红书”账号。

三、大学校园文化何以有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大学文化在国家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复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视剧《觉醒年代》《人世间》等都有相关的故事片段,讲述了北大等大学的文化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在新时代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大学文化建设站位要更高,心怀“国之大者”,不能囿于一隅、自娱自乐,要发挥大学在文化传承、发展、传播上的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北大坚持开门办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通过“研学游”等形式向社会开放北大的文化艺术资源、思政教育资源;在互联网音视频平台推出北大视频公开课,打造没有围墙的北大,助力知识普惠;积极推动国际传播,发挥北大的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影响全世界更多的“Z 世代”年轻人;今年,北大还将推出体现大学文化承载力的系列短剧,提升大学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影响力。

中国现代高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很多高校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大学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高站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打造更为显著的社会文化标识,以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