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兵团赛中斩获佳绩

  • A-
  • A+
2025/07/15 16:37     来源:高校之窗网     供稿: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刘巧芝 杨慧报道)2025年7月11日,由兵团教育局主办、石河子大学承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兵团赛圆满落幕。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17支参赛团队创下历史最佳战绩:职教赛道斩获金奖5项(共设有6项金奖)、银奖5项、铜奖5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斩获金奖2项(共设有5项金奖,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同时摘得“优秀组织奖”,《创“石”纪——数拓非遗脉,石铸振兴链》项目更是勇夺兵团冠军争夺赛亚军。

“这是学校多年来注重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学校党委书记史文革表示,作为紧密围绕兵团战略部署的职业院校,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十四五”期间对标职业本科大学目标,构建起“校—省—国家”三级赛事培养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坚实平台。

党建引领为双创护航

学校党委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打造了“零距离七融合”党建品牌。在备赛期间,党委书记史文革多次走进众创空间,与参赛团队面对面交流,及时协调解决设备保障、技术攻关等实际问题。教科研党支部组建的“党员服务先锋队”,围绕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申报等需求开展了多次专项服务,形成了“党建+双创”的强大合力。

学校常态化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组织师生深入兵团团场、乡村振兴一线,让红色基因融入创新实践。《创“石”纪》项目团队在调研时发现兵团非遗技艺面临的传承困境,于是秉持“数拓非遗脉,石铸振兴链”的理念,运用数字技术活化文化遗产,这正是“党旗领航・青春戍边”理念的生动实践。

特色培养体系育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要培养学生把论文写在兵团大地上的情怀与能力。”这是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双创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构建“文化浸润+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一体化格局,将兵团精神融入高职“三阶四进”课程体系—基础阶侧重创新思维培养,进阶强化专业技能融合,高阶聚焦实战项目孵化,形成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培养链。

依托非遗传承技能人才工作室和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创新团队,开设《TRIZ创新思维原理与应用》《石头画技能体验与培训》《特色剪纸》《哈萨克民族绣品技艺》《兵团改革发展成果》等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年选课人次超3000。此次参赛的17个项目均源自校级孵化平台,全部获得专利授权,体现了“问题导向—创新研发—落地转化”的育人闭环。

多方保障助项目出彩

学校建立“政策支持+专业支撑+产业对接”三维机制,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项目申报—产权保护—培育孵化—赛事推送”全流程激励。教务处、科研处、团委等多部门联动,备赛期间开展30余场专项培训;后勤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学校新媒体工作室、创媒新世界工作室等多个平台同步宣传学生创新项目。这种“全校一盘棋”的保障体系,让学生创新有平台、实践有支撑、转化有渠道。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先要有创新型导师。”学校还组建了36人的专兼职双创导师队伍,其中包括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生涯教育规划师、企业技术专家、技能大赛专家等导师团队,形成了“校内导师+行业专家+创业校友”的三维指导模式。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平台资源和合作企业创新实践平台,综合利用线上精品课程和线下协同创新中心、实践基地等资源,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锻炼。

成果转化显育人成效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大批优秀学子在各类赛事中表现突出,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国际创新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等多项赛事荣誉。学校常态化开展“我的石职双创时光分享会”“生涯嘉年华暨科技创新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引导更多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最美大学生”等“朋辈群体”的榜样力量。

此次获奖的17个项目中,有15个已与兵团相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学生主导设计的“膜下暗管排盐技术”“城市管网多功能检修机器人”等创新实践项目,既体现了科技创新能力,又彰显了兵团精神内核。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聚焦兵团“八大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培育更多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创新人才,让青春在建设美好新疆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