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盛夏羊城,生机盎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当家的战略部署,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创新,2025年7月4日,由广州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主办,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承办的广州市智能制造领域技能人才评价“一试两证”工作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暨智能制造人才授权认证中心揭牌仪式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隆重举行。
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坚持发挥技能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自2024年6月开始,以世赛成果转化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学院与西门子、发那科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一式双证”项目,通过深入分析企业职业标准、世赛对应项目标准以及行业认证标准,组织专业团队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分析研讨工作,与企业专家反复论证,经过多次调研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知识点和技能点涵盖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认证标准,融入世赛标准的技能评价题库。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行业标准—竞赛标准—教学标准”的三维贯通,更探索出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技能评价的“机电样板”,为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一试两证”
广州技能人才评价的创新引擎
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主任黄耿介绍广州市技能人才评价“一试两证”工作成果和相关情况。“一试两证”是广州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模式创新的“破壁之举、创新之策”,通过“一次考核、双重认证”,实现了人才竞争力与产业适配度的显著提升。目前,广州在“一试两证”的政策设计、标准开发、组织实施及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专职党委副书记谢黧从项目背景、开展情况和开发成果三个方面,介绍了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一试两证”工作情况。学院以世赛成果转化作为切入口,开展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专业的课程开发,并完成3个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题库扩容开发等世赛成果转化工作,实现3个工种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企业工程人才认证证书的互认。现已开展了一期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发那科调试工程师)“一试两证”社会职业认定,吸引了16位企业员工和院校老师参与,提高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企业代表、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专家陈晓云从企业视角分享了“一试两证”的应用价值。她指出,“一试两证”模式的核心是服务企业用人需求,希音的实践证明,该模式能精准匹配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有效提升人才价值,具有很强的行业示范意义。
国际合作
开启评价新征程
政、校、企代表上台,共同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FANUC机器人技术应用培训基地”和“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认证授权认证中心”揭牌。这一举措标志着广州在技能人才评价国际化、专业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先进标准与本地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创新受益者,行业生力军。活动现场举行首批发那科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一试两证”证书颁发仪式。首批学员代表上台,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公共教育部部长封佳诚颁发企业认证证书,学院吴洪东院长颁发院校等级认证证书。现场掌声热烈,祝贺学员们成为“一试两证”的直接受益者,未来将作为行业生力军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经验与展望
“一试两证”的前行之路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从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出发,构建了“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政府赋能”的产教评融合新路,实现了“一张试卷承载双重认可,一条通道贯通成长阶梯”的目标。未来,要进一步拓维度、强协同、重激励,将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持续深化“一试两证”模式创新。
现场直击
“一试两证”与国际标准的深度融合
活动最后,与会嘉宾一同参观西门子“一试两证”考核现场,直观感受“一试两证”考核评价的实际运作流程,特别是其与国际先进标准的融合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对“一试两证”模式的理解。
此次“一试两证”模式探索是落实“技能照亮前程,人才赋能产业”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广州机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里程碑。从“广州方案”到“机电样本”,标志着技能评价改革进入深水区。广州机电将持续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企业认证互认互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技工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