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为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战略部署,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紧密结合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AI+”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通过“三平台一建设”体系构建,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全过程,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AI赋能思政教育,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培养全过程,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实习实训等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利用AI技术赋能,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行业专属思政教育,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构建产教研平台,激活融合动能
依托省市级工程中心、现代产业学院和科研实验室三大平台,构建多维协同创新的产教研新生态,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省市级工程中心为桥。学院搭建了河南省新能源发电关键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10多个平台作为成果转化的桥梁,促进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促进教学创新,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技术人才。
产业学院育人。学院与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智慧电气现代产业学院”,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与考核方式,构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科研实验室驱动。以河南省线缆结构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为创新源头和实践教学平台,实施技术创新,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AI赋能交叉融合,焕发协同育人生机
学院构建AI赋能的校企、科教、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生态。联合企业共建实验室,强化校企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共育复合型“数智化”人才;以AI赋能推动学校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建设产教融合特色课程,以AI技术助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提升课程质量。
四、AI赋能强师提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活动,在AI融入教学理念、AI工具使用等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培训研修;实施“培训+引进+外聘”策略,打造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借助AI收集产教研平台融合数据,实时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并建立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确保人才培养精准适配社会需求,形成持续优化的教育质量闭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