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创新构建“五核能力·双元文化·零伤标准”德技双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 A-
  • A+
2025/04/18 11:13     来源: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随着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人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借助“学校-医院-养老院”一体化办学体制优势,整合医联体、产教融合共同体优质教科研资源,依托《“院校”结合的老年护理服务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等省部级教改课题,历经6年实践,形成了““五核能力·双元文化·零伤标准”德技双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重护方案”。

文化浸润:三阶驱动破解职业坚守困局

针对从业人员流失率高、职业认同感低的行业痛点,构建“认知-共情-践行”文化育人生态链。

文化筑基:构建红色基因与孝道传统双螺旋育人结构。创新设计“红岩照护者认知实习”模块,将红岩精神的逆境担当与西迁精神的基层坚守融入基层养老政策宣讲实践;系统化开发《老年心理照护》等6部国规教材,将孝亲文化深度植入36门课程标准,开设“代际叙事”教学单元形成情感共鸣机制。

场景共情:打造沉浸式职业认同培育体系。开发VR生命终章模拟等30项多模态体验场景,实现文化价值具象化转化;与41家养老机构共建“银龄叙事工坊”,通过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采集、养老院长职业叙事等特色项目,构建“生命教育-职业认同”转化模型。

行动固本:创设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打造“护康”青春行实践育人品牌,建立璧山15镇街志愿服务矩阵,年均完成2万小时公益照护;编撰《长者生命故事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尊严维护理念,完成文化认知到职业认同的升华。

标准嵌入:三位一体突破零伤害达标瓶颈

针对“患者安全”教育缺失的痛点,构建“教学-实践-研发”全链条安全标准体系。

课程主导:首创高职专科《患者安全》课程,首编《患者安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开设生命教育与伦理等基础课程,在失智照护等15门核心课设置安全内容模块。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

实践引领:通过开展世界患者安全日活动,借助中国医师节、国际护士节等重要节点,举办患者安全知识、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在课堂外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加深课上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贯穿始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协同研发:构建医养教研互动转化机制,共建“基于知识库的临床辅助平台”教学案例库,牵头制定《中国患者安全目标》等安全规范,将临床案例、科研成果等持续转化为教学内容。

课程重构:三维融通弥合职业能力断层

对接智慧养老新趋势,打造“岗课赛证”融合培养体系。

精准能力建模:依托重医一院医联体及西部护康养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联合成立课程开发中心,系统构建失智照护、失能照护、生活康复、老年急救、安宁疗护“五核”岗位能力模型。围绕核心能力图谱,重构课岗深度融合的急救照护、康体指导等 15 门模块化专业课程,联合开发 AI 老年健康管理、数字适老化改造等数字课程,确保课程标准与岗位需求紧密对接。

实境能力淬炼:共建现代护理康养与社区智慧养老两大产业学院,打造双身份、双职称、双晋升“三双”教师队伍,实施双导师教学。共建数智化老年全周期照护实践基地,开发老年急救创伤 VR 沙盘等200 余项失能、失智、死亡教育等覆盖“五核”能力高风险处置模拟场景,通过虚拟仿真、社区轮转、机构实操三级递进,实现理实交融、能力进阶。

多元评价创新:学校教师与临床导师联合开展技能评价,养老机构与社区共同实施素养考核,社区与家庭协同开展服务反馈,形成“医养校社家”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实现岗位画像-课程开发-多维评价闭环。

该培养模式产生显著示范效应,已建成重庆首个智慧+老年全周期健康照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研发工信部职业技能认证标准2项,师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等国家级奖项7项,成果辐射全国100余所院校。未来,重庆护理职业学院始终秉承“培养有温度的青春养老人”理念,立足养老产业发展,做强专业、多育英才、高质量服务银发群体,以实际行动守护最美“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