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以纪录片为笔,书写国际传播华章
——从《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看中国故事讲述之道
作者:王谦 王楠
在全球化浪潮澎湃、多元文化深度交融的当今时代,国际传播已成为塑造国家形象、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全球合作的关键力量。如何让中国故事跨越语言、文化和地域的界限,走进世界各国人民心中,是亟待探索的时代课题。纪录片《从西安到瓜达尔港》在国际传播中成功“破圈”,其背后是传播平台、国际合作、创作初心等多维度要素协同发力的成果,为中国故事的国际讲述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平台聚力:构建全球传播矩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平台的多元布局与精准运用,是决定作品传播广度与深度的核心。《从西安到瓜达尔港》通过多平台协同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网络,实现了传播效能的最大化。
学习强国平台凭借超大规模的用户基础与强大的内容聚合能力,将纪录片置于显著推荐位,在国内知识界与文化圈引发关注热潮。它不仅为国内观众提供了便捷、权威的观看渠道,也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与国际合作成果的重要窗口,为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奠定基础。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以其权威性和广泛的受众覆盖,成为纪录片传播的中流砥柱。借助国际频道,纪录片内容得以输送到全球各地;央视团队通过制作精良的预告片、深度报道,并利用央视频及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吸引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观众,为纪录片在国内外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教育电视台从行业视角出发,发挥在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将纪录片融入教育体系。通过在高校与中小学组织主题观影活动,引导学生探寻中巴经济走廊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国际合作意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在教育圈层形成独特的传播路径。
江苏卫视国际台及社交平台,基于对不同文化受众的调研,针对东南亚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交流题材的兴趣,精准策划宣传方案、安排播出时段,凸显中巴合作亮点,成功打开纪录片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市场。
云南澜湄国际卫视立足东南亚地缘优势,深入解读纪录片中丝绸之路文化相关内容,展现西安与瓜达尔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与文化传承,推动纪录片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凤凰卫视旗下多个平台构建起全球传播网络,各区域平台发挥地缘优势,精准触达不同地区的华人华侨及国际观众。例如,欧洲台结合当地观众对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的关注,深度解读丝绸之路历史与中巴合作模式;美洲台以通俗方式展现中巴合作对民生改善的积极影响,实现跨文化、跨地域传播。
社交媒体平台在纪录片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微博、抖音等平台凭借海量用户和强大的传播裂变能力,官方账号发布精彩片段、幕后故事、专家解读等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同时,用户自发的二次创作和分享形成“自来水”式传播效应,打破传统媒体传播边界,触达更广泛的年轻群体和海外用户。
二、国际合作:本土传播与国际热点共振
国际合作是《从西安到瓜达尔港》成功传播的重要支撑,通过本土传播与国际热点的结合,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纪录片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播出,是其实现本土传播的关键一步。借助当地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纪录片深入巴基斯坦民众生活,展现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果,如瓜达尔港崛起带来的就业与贸易繁荣、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文化交流活动丰富等。这些切实的改变增强了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巴合作的认同感,使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同时,纪录片借力中国领导人访巴、上合组织峰会在巴基斯坦召开等重大国际事件,成为国际舆论焦点。全球主流媒体对巴基斯坦的集中关注,为纪录片提供了绝佳的传播契机,大量国际媒体对纪录片进行报道和评论,进一步拓展了其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合作领域的形象,将纪录片的传播从区域推向全球,从双边拓展到多边。
三、中巴合拍:实现双向传播新范式
长期以来,跨国题材纪录片常陷入单向传播困境,而《从西安到瓜达尔港》通过中巴合拍,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到双向奔赴的转变,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在创作阶段,中巴两国团队深度融合。中国团队凭借对国内发展的深刻理解,把握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展现中国实力与担当的关键节点;巴基斯坦团队基于对本国国情和民众生活的熟悉,挖掘项目给当地带来的生动变化。双方在内容创作、拍摄手法、叙事风格等方面相互交流、补充,使纪录片兼具宏观视野与微观视角,融合两国特色,成为文化交流的结晶。
在传播渠道上,两国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分别在本国发挥优势,掀起观看热潮;社交媒体平台进一步推动双向传播,两国观众通过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分享对纪录片的感悟与讨论,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流动,促进了两国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认同。这一模式为跨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四、创作初心:家国情怀赋予作品灵魂
导演白志军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纪录片注入灵魂,提升了作品的思想高度与艺术价值。创作过程中,他不局限于事件记录,而是深入挖掘中巴合作背后的人文精神与时代意义。
纪录片第一季聚焦喀喇昆仑公路建设者在恶劣环境下的拼搏,以及瓜达尔港启用后当地居民生活的巨大改善。通过这些鲜活故事,纪录片将中国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具象化,使其从影像记录升华为传递国家价值观与国际担当的文化载体,引发国内外观众对中国国际形象与责任的思考,展现了中国推动全球发展的努力与担当,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从西安到瓜达尔港》的成功,是传播平台、国际合作、创作初心等多维度因素深度融合的结果。它为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经验借鉴,激励我们在未来创作与传播中,整合资源、把握时代脉搏,以创新方式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推动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