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3月31日,重庆市永川区农科院茶研所科研基地的茶山上,一台机器在翠绿茶垄间穿梭——以每2秒一片的速度精准采下嫩叶,实现茶叶检测、识别、定位、采摘和回收一体化。这是由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朱浩教授团队与重庆市农科院茶叶所联合研发的“山地名优茶智能采摘机器人”。
春茶贵在“鲜”,但采茶季短、人力紧缺的难题长期困扰茶农。以重庆名优绿茶“永川秀芽”为例,每年春茶采摘高峰期,茶园常面临“一工难求”。2023年,重庆邮电大学与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联合组建团队,针对山地茶园地形复杂、茶叶娇嫩易损等特点,启动采茶机器人研发,目标直指农业机械化领域的“珠峰”——茶叶智能采摘。
在茶山实测现场,机器人机械臂轻巧探入枝叶,风力吸取装置将嫩叶自动回收,动作行云流水。朱浩介绍,团队攻克了“看得清、定得准、采得好、能回收”四大技术难题:
看得清:让机器人能检测识别茶叶是符合名优茶的采摘标准。
定得准:攻克茶叶采摘点精准的三维坐标。
采得好:让控制机器人像人一样达到无损采摘。
能回收:机器人对茶叶自动回收,并自主行走进行后续采摘作业。
与人工相比,“山地名优茶智能采摘机器人”采摘效率大幅提升,且能保证标准一致性。采茶机器人的上岗,可缓解采茶工短缺的产业难题,助力重庆“3+6+X”农业产业集群建设。
“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农业,希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朱浩表示,团队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环境适应性和采摘效率,让“人机协作”既留住茶叶的“春鲜味”,也富裕茶农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