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内在关联、模型机制与实践路径:共情传播视角下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的国际传播

  • A-
  • A+
2024/03/14 15:27

王雪倩  吕山

【内容摘要】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是中国故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情感要素的共情式传播与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有着显著的适配性,因此成为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国际传播的“破局”思路。本文以共情传播为理论视角,通过构建“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对外共情传播体系模型”,提出秉持“生态命运共同体”和“文化间性”理念、基于共情因子挖掘共情中介物,和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共情叙事与传播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共情传播;国际传播;传播模型

生态治理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近些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积极行动,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国家战略目标在改善民生福祉的同时,也彰显出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的智慧、价值与担当。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就是要向国际社会宣介我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成果,传播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和积极成效,这对我们争取国际舆论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仍未得到充分的认可,这一方面有西方媒体惯有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媒介话语霸权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我国在海外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思路或策略运用不当,导致跨文化传播效果不佳的因素。

在中国不断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推动共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新阶段,急需找到突破价值偏见和文化差异,融通中外情理,以促成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抵达人心的国际传播方案。作为一种诉诸情感共享,能够引发不同人群间情绪、情感共鸣的传播理念,共情传播为本研究提供了思路。本文引入共情传播相关概念和理论,在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与共情传播适配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对外传播现状,尝试为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的国际传播提出新的传播思路。

一、共情与共情传播

共情 (empathy),也被称为移情、投情,是“个体基于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 , 这种情感反应等同或类似于他人正在体验的感受或可能体验的感受”。共情发生的过程本质也是人际传播进行的过程,是两个个体系统间,以承载情绪、情感的多种符号文本为媒而进行的信息互动,可见共情与传播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2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我国国际传播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项目编号:CUC230D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雪倩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吕山系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博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