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杰出教学奖获得者、清华名师于歆杰谈教学(建议收藏)

  • A-
  • A+
2024/03/02 12:07

于歆杰

清华大学电机系党委书记、教授

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edX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开设清华大学首门慕课电路原理。迄今为止,总共学员超过16万次,遍布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

01 为什么想当老师?

您在清华本硕博毕业之后选择

留校当老师,为什么这么选择?

于歆杰:我总结要想当一个好老师,这个人内心他得有一点“好为人师”的气质。我们现在一般说“好为人师”是贬义词,但是我们在这儿把它中性化:就说这个人如果说他知道点什么事,那他乐于把这些知道的事跟别人分享的话,这个人实际上是适合当老师的。我从小就有这个气质,所以我就选择了也许能发挥我专长的这么一个职业吧。

当老师可能很多时候是在教别人,

或者重复一些讲授的课程,

这会不会是在消耗自己,

您有没有想过

关于个人发展和成长的问题呢?

于歆杰: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真的是能够做到教研相长。跟学生分享的时候,他们会很高兴,学生是会跟我们有互动的。学生的互动结果是能够有真正的科研产出的,其中还有一些等于是在比较高水平的期刊里发表,到目前为止的引用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说,我的教学经历表明教研相长是真正可行的,这是一个方面。

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什么呢?我以一个学术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我在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

任何一个人一旦站上大学讲台,他就会发现这事没那么容易。你把你想知道的知识讲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觉得特别心潮澎湃,让他们觉得这45分钟、这90分钟特别乐意坐在底下兴致昂然地听,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在清华大学。学生学习能力都很强,他们自己看书也挺好,他们为什么要来听呢?

所以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我是遭受过很多挫折的。就比如我讲的,没人听课,哪怕我慢慢拿了些奖,如果说我不做深刻的教学改革,我只能沉溺在自嗨中——我讲得很好,但是底下学生都低着头、写作业、看书、睡觉了。我可以继续自嗨,没问题,我讲的内容让听课专家觉得这老师很好,逻辑很清晰,内容很严密,这都没问题,但是我抓不住学生的话,我的自嗨是没有意义的。这就遇到了困难,那么这样的困难我们就得去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在清华经常说一个话,就是教学也是学术。所以我在最近这五到十年吧,实际上还是从事了比较多的教学学术研究。

所以这也是刚才问您的那个问题,

当老师并不是一直在消耗自己,

实际上可能会有更多更多的成长?

于歆杰:对,我是不认同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在描绘老师的,我觉得李商隐可能在说别的事。可能更好的形容是相互成长。

02 如何当好一名老师?

今天聊天的过程,我更能够感受到,

其实您对学生也好,任何人也好,

一直是这样一种平等交流的方式,

所以学生会特别特别喜欢您。

于歆杰:是, 本科生投票产生的这个“青韵烛光奖”我是很早期就获得了,研究生投票产生的“良师益友奖”我也得过,所以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一个不错的老师。

我觉得学生之所以认为我是一个好老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一直非常努力地在了解他们真正是怎么想的,然后可能给予一些建议。

比如说我们每周一跑步,这个过程中大家不是一帮钢铁直男闷头在那跑,我们配速也比较慢,一边跑,一边在聊着。学生就会经常问校园内的一些事情,老师你怎么看待,我也会说这是我自己的观点,我也会问学生,我们最近校园里边什么事,你们怎么想。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更多的是说这个学生遇到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一块儿共同琢磨,我们该怎么做。

再举个例子,比如学生讲PPT,讲的驴唇不对马嘴,不是说打回去你重新搞去,对我来说,应该是帮你来分析,这里面有哪些因素是有益的,这些因素经过怎样的排列组合以后,可以讲出一个更好的故事。基本上来讲都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说,应该是大家都在说,这样是不是能更好,那样是不是能更好。这个氛围我觉得还是很好的。

老师也需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所以我总跟学生有非常深刻的交流。我也会说错,但是没关系,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老师的核心点,就是要展现一个“真人”。

作为一个能够指导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导师,我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我始终能说那些正确的话,我的最大价值是在我犯的很多错误中,我最后能寻找出正确的方向,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研究生能够跟着老师学的最好的一个东西。

你总展现出来说全是对的,他怎么学呢,他面对着一个苏格拉底,他面对着一个柏拉图,他就放弃了,“算了,我也不想当那样的人”。他面对着一个自身也不断在犯错误,然后他能够观察这个人是怎么找到正确方向的,这个思维过程是他能学习,是他能继承的。

所以其实到了这个阶段,

更重要的不是教他们什么知识。

于歆杰:是的。

03 怎样成为心目中的“大先生”?

清华有很多的老先生、大先生,

像您的前辈也说您可以教的

像他们一样好,但怎么样比他更好,

您怎么看待

跟老先生之间的这种关系?

于歆杰:首先我非常喜欢跟老先生交流,我跟很多老先生都是忘年交。

因为通过咱们交流,你会发现我是一个很学术的人,我很喜欢探究事物之本原。大多数老先生,我们称之为大先生的人,他们也有这个品质,所以他们会在我身上找到知音的感觉,我非常乐于跟他们交流。

我觉得最顶级的大先生或者大大先生,他们是干吗呢?他们是说那个方向是对的,咱们去吧,虽然怎么去,他不知道,他觉得那个方向是对的。

然后次顶级的这个大先生他们是什么呢?是别人说那是对的,但是没有路,他们去披荆斩棘整出一条路来,那也是大先生。

那一般的先生是什么呢?一般先生就已经有了路了,这个路反正有个坡,这个比较窄,过不了车,我们把这个坡平一平,我们把这个路开一开,这也是先生。

所以我认为清华它之所以是清华,它有若干的大大先生,他能够在混沌中指明方向,他有若干的大先生能够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从没有路里面开出路来。

我当然非常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并不容易。这跟个人的多年努力有关系,跟个人的基本素质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清华的大多数老师是非常希望成为大先生,并且有很大潜力成为大先生的。

未来想要做什么,

在成为大先生的道路上?

于歆杰:首先是科研。因为我始终认为,我们通过通晓和掌握教学基本功,通过努力地学习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工具的使用,大多数人是能够成为优秀教师的。

但是制约这个人是否能够成为卓越教师的关键在于这个人是不是长期坚持高水平科研。倒不是说他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能够给他这个课堂教学有什么反哺,有的时候是有一些反哺,但关键不是这个,关键是说他在做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思维模式,也就是看待问题的方法。就刚才我说那个学术的思路,是能够用来帮助他进行教学的改革和设计的。他只有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他本身的教学才有可能是不断地披荆斩棘往前走的。

此外我觉得从教学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老师一定不能固步自封。他一定不能觉得我到这个水准我已经是放之四海、傲视群雄了,我已经没有什么可走的路了。我觉得比如说现在,我们教师这个职业就面临挑战,这些数字化资源对老师上课提出了挑战。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现代人工智能,就意味着以前这个学生他原则上来讲可以拿着手机躺在被窝就把知识学了,现在再辅以GPT的帮助,他连答疑也可以拿着手机躺在被窝里做了。

这就促使我们老师必须进一步地来想,什么是你在这个物理课堂里给学生最核心的价值?我觉得就是迎接不同挑战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为大先生的过程。


来源:育见新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