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新闻真实”研究

—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例

  • A-
  • A+
2023/12/18 15:05

张志君

【内容摘要】本文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为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新闻真实”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以期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真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工作的思想、路线、观点、方法,是所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传播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工作指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新闻真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新闻真实”,此前有很多专家学者做过研究,本文以在国内引起过广泛关注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为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新闻真实”进行探讨。

一、关于“新闻真实”

(一)“新闻真实”溯源

“新闻真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倘若我们放宽“尺度”,将历史记载也视为是一种新闻的话,对于“新闻真实”的追求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548 年),当时的齐国大臣崔杼因为对齐国国君齐庄公的行为不满,遂与齐庄公的身边护卫贾举相互勾结、发动叛乱,杀掉了齐庄公。杀了国君之后,崔杼不想承担“弑君”的恶名,就叫来齐国的史官让其按照自己的要求书写历史。但是,这位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的齐国史官却丝毫不为所动、坚持秉笔直书,甚至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的几个兄弟也同样铁骨铮铮,为了对当时所发生的“新闻”进行真实记录,先后慷慨捐躯。这种精神后来感动了我国著名爱国英雄文天祥,他在那首流传千古的名篇《正气歌》中写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将这种秉笔直书的对“新闻真实”的追求列为中华文明绵延不息的浩然正气。

(二)几种不同的“新闻真实观”

现代新闻业诞生以后,数百年来先后出现了与“新闻真实”有关的几种不同观点:一是“猎奇真实说”,指的是西方新闻传播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新闻是具有猎奇性质的新闻,所以美国国家新闻博物馆一进门的墙上就有一行字“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二是“经验真实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种观点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了新闻传播界。但是,在可以“修图”和“拼接”的时代,“眼见为实”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三是“绝对真实说”,就是认为新闻反映绝对的真实,不能有一丝一毫不真实的成分在内。这种观点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往往很难做到的。四是“真实无望说”,指的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所以最后绝望地得出“根本不可能存在新闻真实”的结论。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新闻真实”之我见

上述四种观点都不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工作者所应秉持的“新闻真实观”。信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工作者所应秉持的“新闻真实观”,应该放在马克思主义这个更大的系统来加以考量。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其中的“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角度观察“新闻真实”就应该而且必须摒弃唯心论的立场,不能也不应将“我认为的新闻真实”混同于“真正的新闻真实”。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衡量“新闻真实”的标准是看“谁是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和“谁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而从“辩证法”理解“新闻真实”应该建立在联系的、运动的、全面的基础上。马克思说过,“‘新闻真实’离不开‘报刊的有机运动’”。最近这些年经常出现的“新闻反转”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采访发布者们没有将他们所谓的“新闻真实”置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辩证法”的角度加以考量的缘故,结果不仅自己被“打脸”,而且连带影响到所在机构的公信力。

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传播意图和写作背景

作为一部影响甚大的新闻作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传播意图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用“主要为‘关键少数’寻找标杆而作”来加以概括。这里所说的“关键少数”指的是县级管理人员。自从秦代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以来,“县级”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全国性治理的关键节点,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曾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的叶小文曾经撰文指出:“从历史上看,县的建制始于春秋时期,秦朝推行全国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今两千多年,无论行政区划怎么调整,县一级都是最稳定的,县官都是最要紧的。”“县官”的重要性在于其“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性,“县这个‘点’,对着的是国家的若干个‘面’,而且必须‘面面俱到’。国家的政策法令大都要落到县一级来贯彻。”既然“县官”如此重要,那么,为这一“关键少数”寻找标杆和榜样就不仅具有大众传播学的意义,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更加高效提供新闻传播方面的助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问世之前,我国树立了不少典型,特别是进入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层级都需要树立标杆式的人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这些口号的问世,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的主流话语层对于寻找并树立标杆的重视。鉴于县级领导干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性,有关各方一直在寻找作为县级领导干部之代表的县委书记的典型,在这种情况下,由兼具“喉舌”与“耳目”的新华社领导拍板,将对焦裕禄同志的宣传聚焦在“县委书记的榜样”这个着力点,确实体现了包括但不限于吴冷西、穆青等时任新华社领导同志的政治敏感和政治家办报的意识......(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三级研究员、教育部、中宣部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交流“双千计划”中国政法大学特聘教授、福建莆田学院“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