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优化

——以中国教育电视台《e 视界》为例

  • A-
  • A+
2023/10/16 15:39

戴文静

【内容摘要】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新闻也面临着诸多新的考验。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e 视界》栏目为例,探讨了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影响、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优化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全媒体时代;《e 视界》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1968 年 9 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创办的《60 分钟》。在我国,中央电视台于 1993 年5 月 1 日创办的《东方时空》开启了我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先河。中国教育电视台《e 视界》栏目创办于 2015 年 3 月 30 日,2019 年由新闻资讯类节目改版为具有教育特色的新闻杂志类节目。

一、全媒体环境下《e 视界》栏目面临的挑战

改版后的《e 视界》栏目以“环球视野、教育视角”为宗旨,以“话题 + 观点”为引领,由以新闻报道为主转向以新闻述评为主。改版后的《e 视界》栏目填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空白,是对节目样态的全新尝试,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节目质量和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但进入全媒体时代,电视环境和受众信息接收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电视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e 视界》栏目的进一步优化和融媒发展进行讨论和探索,在报道内容、受众本位、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冲击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信息的方式。新媒体信息发布的实时性让原本就不以时效见长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更是陷入信息传播困境,绝大部分新闻作为话题在节目开播时早已成为网络传播环境中的“旧闻”。除了新闻滞后,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是线性传播 ,其播出时段具有固定性,用户参与感弱,互动性不强,短板明显。而新媒体用户可以自主决定观看的内容和顺序,与其他用户及时共享、交流,还有海量相关信息可以链接,受众主动性高,这些都是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不能比拟的。

(二)教育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困境许多从事教育新闻的记者都有这样的感触 :“新闻快而教育慢”。教育领域的突发性新闻较少,一般以政策类、会议类新闻较多,与受众关注偏好难以契合。电视节目需要有冲击力的画面吸引受众关注,但是与教育相关的话题画面呈现较为单一,拍摄内容局限于学校,一般以学生上课、操场活动、实验室科研居多,难以形成视觉冲击力。教育作为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社会性话题,话题壁垒低,一旦教育方面有“风吹草动”,所有媒体都会“蜂拥而上”,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

(三)《e 视界》栏目自身的不足新闻性节目是电视台立身之本,而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相对而言是一种低成本、高收视的节目,更容易结合电视台自身定位和优势打造出品牌,但是目前来看《e 视界》栏目,在当前众多的新闻杂志类节目中还没有形成独特个性和风格,没有做出“圈”。

1  .  栏目定位没有体现“教育视角”栏目定位的不准确 , 容易造成节目的边缘化、同质化,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改版后的《e 视界》栏目以“环球视野、教育视角”为宗旨,但在实际编播过程中,对自身定位没有明确认知,与其他电视新闻性节目没有明显区别,节目竞争力较弱。体现在:一是选题上特色不够,目前《e 视界》栏目的选题都是当天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新闻,既然是“热点”,说明各家媒体都在进行报道。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晚上 8 点,这时候对当天热点新闻进行追溯已经属于“马后炮”,与其在话题上炒“冷饭”,不如在选题上进行“差异化”竞争,找准教育定位。二是话题解读没有独家视角,虽然《e 视界》栏目编辑部在话题延伸上已经有意识地在找“教育”落点,努力体现“教育视角”,但独家观点缺失,很难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新闻体验感。三是与核心受众贴近性不够,节目要有对象感和针对性,需要很清晰地明确节目是给谁看的,是为谁提供教育新闻服务的。作为主打教育内容的新闻专栏,《e 视界》栏目的核心受众理应是教育系统的广大师生和关心教育的家长,要办好节目就要想他们所想 , 选好题材、选准角度 , 抓住他们普遍关心并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题材,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