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辅导员 |【工作案例】“党建+就业”联动发展,多维度精准发力促就业

  • A-
  • A+
2023/05/03 13:56     ©原创     刘贺、姜智颖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




01

案例背景

就业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面对数量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群体,需要紧贴一线、紧扣育人要素、优化育人方法、创新育人方式,推动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推进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面对后疫情时代就业需求多元化、招聘形式多样化、就业服务信息化的背景,“党建+就业”联动发展模式,能有效推动基层党建与就业工作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就业指导中感受到党建的力度、效度与温度。

02

案例实施

为扎实做好党建和就业“双融合、双促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法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从思想引领、素质培养、渠道拓展和服务意识提升四个方向,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给予学生高质量、体系化的就业服务与保障。

(一)“党建+就业价值观”,强化学生思想引领

支部将党员志愿服务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多线纵横就业文化育人矩阵,切实把好学生就业“思想关”。

一是通过“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引导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提高政治生活参与度。二是立足课堂主阵地,把就业育人的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三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开展优秀校友交流会,毕业生现身说法,为在校生提供贴心贴近实际的就业指导。四是在学生公寓内开辟党员活动阵地、在学生活动“社区”中设立就业咨询室,通过就业政策宣传、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情况展览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端正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党建+就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党支部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注重在就业实践中促使学生学真知、悟真谛、长技能。

一方面,依托专业知识持续开展支部“送法入校”“送法下乡”等活动,以活动带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依托学院实习基地开展一些列党建活动,在实地参观和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提升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就业蓝图规划做好充足准备。

(三)“党建+就业平台”,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支部深入推进与校内各支部、校外实务部门联学共建,实现校内校外“双联动”。

一是与校内各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就业服务”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推动支部间互联互动,互相取长补短,提升党建、就业工作实效。

二是积极构建“资源共享、双向服务、双向共赢”的校企党建工作格局,实现企业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互助共赢。一方面,邀请法律实务部门中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实务经验丰富和学术积累深厚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实务经验,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指引,引导同学们投入到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另一方面,党支部积极与用人单位保持多渠道联系,充分利用校友和企业资源,强化产学联合,加强校企共建,积极为学生党员就业拓展新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

03

案例启示

就业育人要充分发挥各育人主体的积极作用,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育人服务体系。“党建+就业”的联动发展模式,充分融合了党建扎根群众、示范带动、资源统筹和攻坚克难的优势,能有效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实效,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作者简介:

刘贺、姜智颖,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

责任编辑:张一南

责任审核:胡   君  张峰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