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学校成为未来教育研究实验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第二届首都未来教育论坛

  • A-
  • A+
2022/01/06 17:00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

近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承办,北京房山区教委协办的第二届首都未来教育论坛成功举行。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强、研究与数据处副处长张智,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房山区教委主任顾成强、副主任李占全,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副处长周航,初等教育学院刘慧院长、刘海涛书记、刘婧媛副书记和张志坤副院长,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信息科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云文、儿童美感陶养研究中心主任欧璐莎、儿童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魏戈,及副院长朱永海等出席线下现场会。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并设有海淀和房山两个会场,线上参与人数达到一万余人次。开幕式由刘慧主持,杨志成副校长、邬国强副主任和顾成强主任等先后致辞。

杨志成副校长做主题报告

刘慧院长主持

本次论坛主题为“从概念到实践”,杨志成副校长做了《未来教育从概念到实践》的主题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对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和北京第十一中学等四所学校,授予了“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实践研究基地”,成为北京首批“未来教育实验基地学校”。马凤华副校长、陈国荣校长、高艳书记和崔楚民校长等分别代表四所学校接受了牌匾,并表示积极推进未来教育实践研究,促进面向未来的学校变革。其中,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张洪松和育新学校陈国荣等校长,围绕“未来学校先行实践”专题分别做了题为《未来学校:全息育人实践》和《未来学校:科技赋能实践》专题发言,分享了未来实验学校建设历程,以及在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改革路径等。

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实践研究基地授牌仪式

未来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张洪松执行校长做专题交流

未来教育实验基地学校陈国荣校长做专题交流

围绕“从概念到实践”,为推进实践研究基地学校深入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朱永海发布了《未来学校体系建设项目菜单》,从未来教育理念设计、空间设计、文化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养培养等7大领域介绍了未来学校13个落地项目;并举办以研究院团队为主体的“未来教育体系设计”专题讲座,包括:刘慧教授的《未来学校:生命教育理念》,朱永海副教授的《未来学校:整体设计》,魏戈副教授的《未来教育:伦理准则》,欧璐莎副教授的《未来教育:儿童美感陶养路径》,李云文副教授的《未来教育:科技教育创新路径》,刘海涛副教授的《扎根中国,面向世界,为未来教育培养“大先生”》等,刘婧媛副书记主持了该专题。

研究院团队“未来教育体系设计”专题报告

杨志成副校长对大会做了总结,指出了本次大会形成了四项共识:一是,面向未来教育,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未来教育的中国方案、中国实践、中国风格和中国智慧。二是,面向未来教育,应起而前行,首都师范大学已经开始统筹行动。三是,面向未来教育,要深入研究,系统设计,超越现代,走向未来。四是,面向未来教育,要团结包容,凝聚合力,构建未来学校实验联盟,形成未来教育发展共同体。

近年来,在首都师范大学统筹下,积极部署未来教育理论研究和未来教育实验基地。在前期未来教育系统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分别于2020年6月成立“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12月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共建该研究院。2021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逐步推进未来教育实践,成立了“首都师大育新未来学校”,探索科技赋能下的未来教育改革。同年5月,首都师范大学与房山区教委、北京高端制造业(房山)基地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9月该校正式开学招生,成为北京市较早命名为“未来学校”的实体校。直到本次会议,首师大进一步拓展了未来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范围,并深化未来学校建设内涵,推进未来学校教改项目逐渐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