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正文
溯源初心恰风华 百年传承再出发——上海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凝聚精神力量

  • A-
  • A+
2021/12/29 11:03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5月的一天,江苏常州瞿秋白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秋白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和青年党员教师。在瞿秋白铜像前,他们动情地朗诵一首支部党员自创的《秋白赞歌》,表达对瞿秋白同志的崇敬与缅怀。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导创办的正规大学,上海大学于1922年在上海市闸北区青云里成立。在李大钊的推荐下,瞿秋白担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瞿秋白与总务长邓中夏一道,聘请了恽代英、蔡和森、张太雷、萧楚女、任弼时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和理论家在社会学系任教,积极传播马列主义思想。这些闪光的名字,使上海大学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学府”。

“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近期,上海大学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深入挖掘利用学校深厚的红色资源,凝聚精神力量,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努力培育时代新人。

1.赓续红色基因,让红色历史资源“活”起来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2021年5月3日,上海大学300余名青年与“守常”先生一起诵读李大钊《青春》中火热的诗句,慷慨激昂。他们在上海胜强影视基地参与电影《1921》的宣传拍摄,出演五四运动中的进步青年。穿上学生装、戴上学生帽,与20世纪的“00后青年”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学生们说,在这个沉浸式的党课中,他们度过了最有意义的青年节。

历史上,李大钊与上海大学有着不解之缘。在1923年4月到11月短短半年多时间里,李大钊多次为上大师生演讲。从《演化与进步》《社会主义释疑》到《史学概论》,李大钊深入浅出地演绎马克思主义学说,极受上海大学学生们的欢迎。

“清廉、朴素,如一根红线连着一家三代。”2021年11月15日,李大钊之孙、“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来到上海大学,为师生们回顾了李大钊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优良家风。李宏塔说,当年,祖父收入并不算少,但多用来组织党的活动和资助青年学生,用在自己及家人身上的少之又少。“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便是李大钊清贫一生的写照。

这次上海大学之行,李宏塔还与恽代英孙女恽梅等革命者后人一道,见证了系列纪录片《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的开机仪式。上海大学成立后不久,便成为革命青年向往的“东南革命最高学府”,拥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美誉。纪录片将用三个篇章总计六集,展示上海大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光辉的早期历史。

邀请革命先烈后人和亲属为师生传讲“身边的红色故事”,组织专家学者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和上海大学”有关革命文献,将红色革命文献文物展请进校园……作为党创办高等教育的红色一脉,上海大学用红色校史搭建各类育人的实践平台。

2021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研究中心在上海大学正式揭牌,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担任中心主任,任弼时之女任远芳等被聘为首批特约研究员。“上海大学的红色血脉是学校立足当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非常重要的资源。”成旦红表示,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研究中心,就是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之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把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风范和精神传承下去,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资源。

2.坚持守正创新,让学习教育氛围“热”起来

“我们期盼,今后进一步加深与上海大学的交往与合作;我们更期盼,今后能有更多的上大师生参与到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中来……”今年3月2日,一封来自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信在上海大学传开,令广大师生,尤其是电视纪录片《红色传承》团队成员备受鼓舞。

早在2012年,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师王晴川便联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余江如,整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和电影学科的师生力量,开展以《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工程。九年来,团队创作完成包括《长征的故事》系列、《新四军将士风采录》系列、《上海解放的故事》系列等100集《红色传承》电视纪录片。2021年,《红色传承》团队继续创作10集纪录片《开国将军的故事》。

在采访和创作中,学生们与革命前辈面对面对话交流,深受教育和感动。“传承红色基因,讲述革命前辈的故事,并把这项工作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是我非常珍贵的求学经历。参与《红色传承》纪录片创作,让我终身受益。”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翟玉亭说。

面向95后、00后青年党员,上海大学还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建工作,不仅广泛调动了支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更提高了党建活动的传播力。2021年“七一”前夕,社会学院2020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通过“喜马拉雅”在线听书电台推出“三重檐”新语青年说系列有声读物,讲百篇人物故事、学百年党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主要的传播者之一瞿秋白、与妻子同赴刑场从容就义的革命者曾延生、用一颗爱国心守一座中国岛的王继才等英雄榜样故事,通过学生们制作的“向英雄致敬”“向英烈学习”“向榜样看齐”三个系列有声读物,配上与故事情景相符的音乐上传至平台,供大家收听学习。每一期收听结束,同学们都会展开讨论,分享收听感悟。

“录制有声读物让每个英雄、英烈以及榜样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参与录制的支部成员刘一艺说,“通过这样的活动,我深入了解了青年英雄和榜样们的成长历程,更加牢记初心和使命!”

在“专业+党史学习”融合下,上海大学涌现出大量内容新颖、表达生动的党史学习新形式。新闻学院开辟“一周党史”栏目,逐周介绍党史上的今日故事、推出手绘长图漫画、制作“溯源百年恰风华”系列广播剧;美术学科师生为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设计红色文创;文学院用手语讲述党史故事,向聋人群体解读上海作为党的初心始发地的“密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上海大学的师生们,正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用心讲好红色故事。

3.聚焦未来发展,让接续奋斗热情“燃”起来

“今天的中国,正昂首阔步迈向下一个百年征程。”2021年7月10日,在上海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昌胜院士勉励学生们“心中有光,履践致远”,用青春去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核心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1年9月6日晚上,上海大学久负盛名的“中国系列”课程上新,微电子学院教授张建华为新生们带来了《中国“芯”路》首讲,吸引了来自各个专业的百名新生济济一堂。“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了芯片技术和产业,更深受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勇担使命、爱国敬业精神的感染。”社区学院理工大类的新生雷妍听课后激动万分。

上海大学依托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打造《光影中国》《经国济民》等“大国系列”课程,推进《理解中国社会》等58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首批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运用育人“主阵地”“主渠道”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吴明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无人艇团队牵头的“海洋窄带环境复杂目标探测识别技术与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钟云波教授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大学生奔赴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领域不懈奋斗,越来越多的上大学生投身边远艰苦地区奉献青春。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上海大学注重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师生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学校一站式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教卫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自2021年6月运行以来,通过窗口办理,自助办理和综合咨询等方式,日均服务师生300余人次,师生满意率99.92%,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薪火传承,共筑荣光。下一步,上海大学将凝聚起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情和力量,结合学校自身的传统与优势,赓续“百年上大”的红色基因,系统谋划未来发展蓝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本报记者 任鹏 曹继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