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正文
改革开放精神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 A-
  • A+
2021/11/04 13:3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蒋积伟

图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稿的完成者胡福明给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上课。这篇文章引发的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序幕。 资料图片

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资料图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富强之路,更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改革创新,不懈奋斗、务求实效,独立自主、坚守原则,以人为本、惠及民众,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这些精神品格,正体现了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

改革开放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精神的形成,有深厚的时代基础。

实践基础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基于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和被开除“球籍”的忧患,中国共产党人果断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铸就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其中,“铸就”讲的就是实践与精神的关系。面对改革开放从哪里开始、如何进行改革开放、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要关门还是要开放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带领人民埋头苦干,演绎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酝酿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

理论渊源 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主观世界的呈现。改革开放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改革开放精神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生动演绎,蕴含了人民主体和意识能动性的观点。中国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接触世界,拥抱世界,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文化底蕴 精神的形成往往以独特的文化为沃土,精神能够跨越时空,也是以文化的绵延不断为基础的。《周易·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了中华文化内生的创新基因。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即是这种自我革新的文化基因的传承。推崇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不争论、务求实效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的文化基因是一致的。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实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改革开放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都是民本思想的体现。和而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人文精神和思想方法。自古以来,无论是对待外来文化,还是处理民族关系及国家关系,中国承继了和而不同的思想,使改革开放呈现很强的包容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品格。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思想,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没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品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从“包产到户”到“三权分置”,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建设自贸区和自由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大二公”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每个重要关口,都是一次观念突破和思想解放,不断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科技创新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彰显了改革开放的本质特征。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本身就含有创新的意蕴。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创新精神,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改革开放遵循制度创新规律,依托自己的丰富实践,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创设,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空间和创造活力。

独立自主、坚守原则的鲜明立场。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深刻的、复杂的革命,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国在改革的路子上越走越宽,前途越来越光明,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能够克服路径依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始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改革开放的底线。但独立自主不等于闭关自守。中国共产党很好地处理了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靠“搭便车”实现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如今,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更要靠自己拼搏。

不懈奋斗、务求实效的实干风貌。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仅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实实在在的行动最有说服力。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2020年,首次迈上百万亿元台阶。“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实干。人们耳熟能详的标语和口号有很多。其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都能代表改革开放实干风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中国人民美好生活,不能坐而论道,也不能坐享其成,需要一种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

依靠人民、惠及民众的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为什么出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基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伟大抉择。新时代改革开放为什么再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惠及民众是改革开放的最终归宿,也是奋斗的最终归宿。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靠的是人民的奋斗。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签下了生死契约,使“包产到户”一夜成名。浙江义乌的老百姓则演绎了“鸡毛飞上天”的创业故事,生动说明了人民是奋斗的主体,改革开放最大的力量来自人民的实践参与。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宽广胸怀。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的经营模式极为盛行,这种中外双方各取所需的做法,是合作共赢的最初表现。发展和开放密不可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表明,胸怀越大,眼光越远,发展空间就越大。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兼济天下”的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合作共赢的理念。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逐步健全,更多的领域允许外商独资经营,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着力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承诺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体现了一种包容的胸襟和互利共赢的气度。

改革开放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在新时代应不断继承和发扬。

激励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今天的成就,是闯出来的,是干出来的。“闯”和“干”,就是改革开放精神在实践层面的生动体现,表明我们党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改革的方向愈来愈清晰,但是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赋予自我革命的勇气。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反思“左”的错误的基础之上启动的。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直面问题、勇于纠错,革除自身病症,练就了过硬的执政本领。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和大力推进社会革命的有机统一。当前,力戒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破解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难题,依然需要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资源。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改革开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当前和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内容。首先,改革开放精神产生于改革开放时代,蕴含了改革、创新、开放等元素,与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是高度契合的。其次,改革开放精神的背后是生动的故事,要还原“拓荒牛”、改革家的拓荒历史,讲好改革开放故事,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开放精神的世界效应。改革开放精神充分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中国实践、中国智慧。改革开放精神属于中国人民,但也具有世界意义,为破解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为那些寻求改革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精神镜鉴。透视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变迁,深刻理解“中国奇迹”的密码,从中获取一些对本国改革开放有益的经验。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蒋积伟

《中国教育报》2021年11月04日第6版 版名: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精神谱系 特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