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正文
辽宁交专:纪念首任校长连柏生“枪林弹雨轻生死,筑路修桥壮骨筋”

  • A-
  • A+
2021/04/20 11:2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赵春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也是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70岁的生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东北交通学校,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交通类专门学校。

东北交通学校诞生于朝鲜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第一任校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总队总队长和总指挥、东北公路总局局长连柏生。

连柏生(学校供图)

一 贫困少年

1908年12月16日,连柏生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凉亭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新镇)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连柏生幼年丧父,靠母亲种地和编织维持全家生计。虽然家中清贫,但母亲仍在6岁那年送他到叔祖父那里上私塾。后因不满叔祖父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连柏生自作主张,改读当地的国立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英语尤为突出。小学毕业后,他凭着优异的英语成绩考上了完全采用英语授课的上海邮务海关学院。

1924年,16岁的连柏生以毕业考试全院第一名的成绩从上海邮务海关学院毕业后,在亲友们的资助下,继续到上海私立大夏大学深造。但不久终因家贫无力负担,中途辍学回家,担任小学和中学教师。后因在学生中宣传国民革命,传阅进步书籍,被多次辞退,甚至被诬陷入狱。

日伪上海特别市市长陈公博为请求消灭连柏生游击队呈汪精卫文

1937年,随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爆发淞沪抗战,在民族危难之时,忧国忧民一腔热血的连柏生坚决响应“抗日救国保家乡”召唤,毅然放弃教职回到家乡,投笔从戎,从事抗日宣传和争取地方武装的救亡运动。连柏生先后担任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中队长、南汇抗日自卫团第二大队大队长、南汇抗日自卫团第五支队支队长。

二 抗战岁月

连柏生队长抗日的故事在上海妇孺皆知,其中一段经历还被改编成了著名现代京剧《沙家浜》。

1940年2月25日,驻扎在南汇县境内的日本侵略军纠集了2000多日伪兵力,突然包围“抗卫二大”的活动地区,进行严密封锁,反复“清剿”,企图把“抗卫二大”彻底消灭。

“抗卫二大”大队长连柏生见敌人比自己多数倍,而且来势凶猛,眼看集体突围的困难在增大,为避免较大的损失,大队长连柏生当机立断,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从敌人间隙中突围出去,待机反攻打击敌人。

连柏生自己撤往半塘村见有三间草屋,就急步上前,对西间门口的一位老年妇女说:“老妈妈,日伪正在追我,这里好躲一躲吗?”还没等老妇回答,从东间屋走出一位抱孩子的大嫂,果断地说:“老阿嫂不要吓,一切由我担当,他们问起来,你就讲不晓得。”说罢,转身把连队长拉进自己的房间,又将自己的孩子塞给连队长。连队长心领神会,搂着孩子躺到了床上。孩子不仅没闹,反而咿呀学语。大嫂将一条毛巾搭在连大队长额角上,轻声说:“装生病,不要响,我来对付。”说罢拿起灶头上的一碗冷粥,呼的一下泼在床边地上,又揭开马桶盖,倒些粪水上去,顿时屋里透出一股臭气。然后她把屋门敞开,若无其事地洗起衣服来。

一会儿,七八个荷枪实弹的日伪闯进门来,为首的鬼子瞪起牛眼珠子,大声问:“你的,游击队的看见?”

妇女不慌不忙地说:“游击队早爬浜跑了。”

鬼子在房门口探头探脑地看了看,见床上躺着个人,嗖地抽出腰刀,狠狠地问:“床上是什么人?你的快快说。”

“这是我男人,叫杨阿关。”大嫂马上回答。

鬼子疑神疑鬼的走进屋里,只见床前踏板上有一堆灰乎乎、湿露露的东西,散发着臭味,令人恶心,再看床上病人朝里睡着,不停地呻吟,一个小孩睡在他的身旁不哭不吵。“什么的干活?怎么躺在床上,快快的起来!”

大嫂面不改色,迅速地走到床前,落落大方地说:“东洋先生,他是在上海做皮鞋的,这次回家得了疟疾,发高烧,上吐下泻,你们看,寒热还没退,刚刚还吐过,你们不要吓他。”

鬼子跨前两步正要揭被头,大嫂又说:“他得的是疟疾,会传染的。”鬼子听完吓了一跳,慌忙后退两步说:“统统的开路!”然后连骂带叫地走了出去。

傍晚,见敌人全部离开,连柏生起床,问大嫂:“大嫂,侬叫啥名字?”

“我叫傅阿囡,我男人叫杨阿关,在上海做皮鞋。”大嫂说。

“谢谢大嫂,侬救了我连柏生的性命,我永生永世不会忘记的。”连柏生感激地说。

“噢,侬就是大队长,你们为穷人吃足苦头,我救自己人是应该的。”大嫂目光坚毅。

晚上,连柏生告别了这家农户,避开敌人的道道岗哨,安全地回到了南汇盐仓部队驻地。

抗战胜利后,农妇智救连柏生的故事,在南汇一带广泛流传开来。后来,有人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了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又将其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智救连柏生的傅阿囡就是阿庆嫂的原型之一。

京剧《沙家浜》

三 转战朝鲜

1941年1月,连柏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中共华中局决定由连柏生带领部分干部组成干部团到东北解放区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辽宁地区的沈阳、鞍山、本溪、抚顺四个东北人民政府直辖市和辽东、辽西、热河三省的公路管理机构均在东北公路管理总局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1950年初,连柏生调任东北人民政府公路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950年11月,东北公路管理总局响应国家号召,任命东北人民政府公路总局局长连柏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总队总队长和总指挥,率领三千余名交通干部和交通工程技术人员,分赴朝鲜各地,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朝鲜战场上,夜以继日地抢修公路、桥梁2000余公里,保证了志愿军军运畅通,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四 创建东北交通学校

1951年3月,连柏生回国复任东北公路管理总局局长。在朝鲜的经历让连柏生深刻意识到了交通行业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也深感培养交通行业人才的紧迫性。

1951年9月,经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废弃的酿酒厂里,正式成立新中国第一所交通类专门学校——东北交通学校,连柏生以东北公路管理总局局长的身份兼任校长。

建校初期,学校教室总面积454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91平方米。酿酒厂废弃的厂房既是课堂又是宿舍,土坯房、草屋顶、泥土地,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最为困难的就是缺少教师、教学设备和教材。为解决教师问题,东北公路总局从所属的工程部门和运输部门调来11名技术人员作为教师。没有实习实验设备,教师就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公路施工现场以及运输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教学,同时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讲课。没有教材,教师们就自编讲义,一面编一面教。

70年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八更校名,四易校址,两次下放,一度停办,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砥砺前行、锐意改革、跨越发展的不平凡道路。学校现为国家“双高计划”项目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教学管理50强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服务贡献50强院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黄炎培优秀学校。

如今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以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为目标,弘扬“厚德、笃学、实践、创新”的校训,秉承“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方位振兴和交通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技术与技能人才支撑。

1952年12月,连柏生调到国家交通部公路总局任副局长、局长,至1961年调离,历时8年。期间,为祖国的公路事业,连柏生经常深入到福建、海南岛等边远省市,实地进行考察,实地调查研究。仅1956年和1957年,在连柏生的领导下,全国修建公路7.14万公里,大车道4.93万公里,驼运道0.89万公里。1961年1月,连柏生调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任计划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1985年12月,连柏生离职休养。1992年3月31日,连柏生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4岁。

连柏生诞辰110周年时,著名诗人刘苏闽将军为连柏生赋诗一首:

浦东骄子报国心,北战南征夙夜频。

主政安邦经岁月,援朝抗美历艰辛。

枪林弹雨轻生死,筑路修桥壮骨筋。

凌辱蒙冤无怨悔,风高节亮世人钦。

刘苏闽将军纪念连柏生诞辰110周年赋诗

(作者: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史编写组组长 赵春阳)

作者:赵春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