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记临夏县检察院派驻关巴村帮扶干部马学明

  • A-
  • A+
2021/01/26 10:18     来源:新华网-民族日报

“马科长,庄稼收完了,我想出去打工,走之前我想把儿子的慢病卡办了……”

“掌柜的,最近又有一项新的扶贫政策,你的情况比较符合,我给你说一下……”电话的一头是帮扶对象,另一头是躺在病床上的帮扶干警马学明。

马学明是临夏县人民检察院派驻掌子沟乡关巴村的帮扶责任人,虽然因病住院,但他一接到帮扶户的电话,顿时忘了病痛,热情地给帮扶户讲政策,协调办理群众事宜。

扶贫一线的“排头兵”

“我在控申岗位上干了十几年了,一直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保证能把扶贫工作搞好!”2017年,在临夏县检察院工作了近29个年头的马学明,主动请缨要求到脱贫攻坚一线当“排头兵”,开启了他在帮扶村工作的新征程。

关巴村贫困户王一四哈的儿子患有严重癫痫疾病,因要照料儿子,为其花钱治病,严重影响了王一四哈脱贫致富的步伐。了解到王一四哈的致贫原因后,马学明一方面对他的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其家庭劳动力及技能情况,因地制宜帮助制定了自主创业、发展养殖的脱贫计划;另一方面,多次走访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掌握相关的救助政策,帮其解决燃眉之急。2019年7月,经过马学明的努力,王一四哈儿子的残疾证和慢病卡办好了,并争取到了每月100元的补助金。

现如今,王一四哈鼓足了干劲,养起了六头牛,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贫困群众的“娘家人”

2020年4月,马学明得知村里的初中生马伟外出打工没有到校报名的情况后,为顺利劝返其上学,主动和临夏县检察院检察官联系,并同马伟母亲一起规劝马伟回家读书,最终马伟在马学明的陪同下返回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为及时掌握马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马学明还和班主任加了微信,像“亲人”一样,照顾着马伟。

扶贫先扶智。马学明深知,群众要脱贫就要从最基础的教育抓起、从孩子抓起,只有改变贫困发生的内因,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参与扶贫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发挥职业特长和优势,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每次协商制定扶贫计划,每次和群众拉家常,时常把抓教育挂在嘴边,给家长讲《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讲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同时,不忘对贫困户家庭孩子的关爱和激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脱贫路上的“孺子牛”

2018年7月的一天晚上,关巴村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暴雨引起马学明的高度警惕。当时,关巴村大部分群众居住环境较差,暴雨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村民王送吉给打来电话,说他家西房后面及门前大路发生了滑坡。马学明听后顾不得正在患病的妻子,匆匆向邻居交代了一下,便立即驾车前往村里查看情况。

到达现场后,他带领村干部冒着大雨排查地质灾害,安排村民撤离,并制定防灾应急方案……这晚,他前前后后走访查看了十几户群众的家。第二天早上,天刚微微亮,他又立即奔赴借用救灾帐篷的路上。之后,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将受灾群众顺利搬迁到集中安置点。

“有时候压力太大了,我也想打退堂鼓,可是经过这几年的扶贫工作我想明白了,自己的困难和群众困难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采访中,马学明如是说。 (记者 乔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