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谋划高位推动全面实施推普脱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

  • A-
  • A+
2020/12/25 14:05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实现总目标,打基础、利长远的治本之策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战略之举,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全方位推动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的开展。            

一、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深入实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            

自治区教育厅、扶贫办、民语委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意见》,制定《自治区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推普脱贫攻坚任务和措施。自治区成立推普脱贫攻坚专项小组,加强组织领导。2020年4月,召开推普脱贫攻坚专项小组会议和全疆推普脱贫攻坚推进会,推进全疆推普脱贫。聚焦全区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现有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三个群体,压实组织、教育、语言文字、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推普责任, 齐抓共管、共同发力。自治区将“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对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年度工作考核方案,作为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重要内容,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开展青壮年农牧民群众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开展了推普脱贫基础数据调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调查掌握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青壮年普通话培            

训需求数、基层干部学习普通话需求数、普通话水平不达标中小学教师数等基础数据,做到了底数清、现状清、需求清。为强化保障,提升效果,自治区向各地州(市)发放《普通话1000句》《幼儿普通话365句》等学习用书共计1.8万册,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共同编写适用于基层干部学习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读本》;教育部面向新疆10个未摘帽贫困县,为当地不具备国家通用语言沟通能力的青壮年农牧民群众发放《普通话百词百句》口袋书12.7万册,缓解了培训教材不足的问题,帮助提升学习效果。            

▲自治区从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和拓展实践活动入手,巩固课堂教学阵地、厚植爱国感恩新生态            

二、筑牢学校基础阵地,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            

自治区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原则,立足培养一代新人, 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新建改扩建4408所农村幼儿园,实现幼儿园“应建尽建”,幼儿“应入尽入”,在学前教育阶段实现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坚持从娃娃抓起,突出国家认同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培养,高位推动农村学前免费双语教育由两年向三年延伸,全区学前阶段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全覆盖。稳步实施“ 幼小衔接”,全面调整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推进中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工作提质增速。2018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2019年,实现全区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区内普通高中入学考试、内地新疆高中班入学考试、内地新疆中职班入学考试、区内中职入学考试“五合一”,统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命题、答卷,考试“指挥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方面互相支撑、有序衔接。注重发挥职业教育“两兜底”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            

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水平            

2017年以来,自治区改革完善教师招聘政策,坚持以政治素质 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招聘的首要标准,采取扩充增量、盘活存量、统招自聘、专兼结合等方式,改革完善招聘、管理机制,加强教            

▲自治区“国培计划(2019)”乡村幼儿园园长培训班现场            

师队伍建设。实施好中央和自治区特岗计划,支持地方自聘教师,扩大内地省市招聘规模,2017—2019年全区共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3万余人,教师队伍民族、学历、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实施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自治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南疆学前教育干部支教计划,自治区历时4年选派3.65万名干部到35个贫困县支教,惠及幼儿150万人次,覆盖南疆县市3805所幼儿园。开展南北疆校(园)长双向挂职结对共建,落实“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年支教规模2万余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内容,以“国培计划”为牵引,实施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等项目,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25万余人,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7—2019年,自治区级以上培训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30万余人次。            

四、发挥干部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自治区各级组织部门把开展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作为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强基层、强基础,争取和凝聚人心,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和劳动收入,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发挥县乡党委政府主体作用,依托各级党校、高等院校、中小学校等机构建立干部双语培训基地,采取脱产、半脱产和夜校等形式,举办普及班、强化班等各类培训班次,对全疆所有不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工作的基层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集中培训。培训考核成绩同时与干部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挂钩,促进新疆基层干部主动自觉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应用能力,方便开展群众工作。2019年全疆各级组织部门对2.7万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不少于4个月的封闭集中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基层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8.5万余人次。            

▲英吉沙县中青年农牧民参加普通话专项示范培训            

五、全面开展少数民族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自治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推普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少数民族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培训,把18—45周岁青壮年农牧民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乡镇党委、政府重要任务,抓好组织实施,制定学习规划,明确学习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间, 建立学习培训档案。各乡镇(场)党委、政府依托“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扶贫第一书记和村级组织,利用夜校、农闲时间开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班。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业技能”培训。2018年,全区培训41.66万名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2019年培训44.14万人次。在“国家通用语言+技能”“国家通用语言+创业”培训项目中,给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学员每人最高不超过1000元的补贴,有力促进了推普脱贫攻坚。通过培训,全区特别是南疆少数民族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当地普通话普及率不断提高,有效促进少数民族青壮年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据2020年4月统计,2020年全疆            

不具备基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数量比2018年底减少79万人,其中南疆四地州减少67万人;全疆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173万人,其中南疆四地州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93.6万人。 目前,全疆广大农牧民群众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不断增强,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语言应用环境进一步改善,学讲国家通用语言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 各民族“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进一步牢固。            

供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处            

撰稿人:齐建军   黄晓芳            

▲和田县开展“读党报党刊 强语言素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