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独特的中国土族民俗文化旅游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春风雨露浸润了祁连山南麓这片神奇的土地。语言扶贫让成千上万的土族儿女走出山沟,从事包括旅游、唱歌、跳舞、导游、解说主持、民俗文化、工艺饰品、商贸、餐饮等工作,摆脱了贫穷,过上了达到温饱乃至小康水准的生活。互助土族自治县几乎所有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都能用一口标准或近乎标准的普通话和游客交流,土乡旅游也日益兴旺。
▲轻歌曼舞中,土族群众用普通话吟唱家乡美
土族孩童天天生活在讲普通话的语言大环境中,许多群众反映,上小学的孩子在家里都要求家人说普通话。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过程中,这类“小手拉大手”现象较为普遍。除了偏远山区60岁以上的土族老人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广大中青年土族群众在交际场所都能用普通话交流。互助县的旅游业近年来不断提档升级,夏季游客常常呈现井喷状态,游人如织,应接不暇,生意越来越红火。旅游业之所以如此兴旺,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功不可没,旅游和推普相得益彰,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实现了双赢。
土族妇女祁金花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今年48岁的祁金花出生在互助县小庄村,10岁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因家里穷,上学晚,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她从小喜欢唱歌跳舞,35岁时来到县城土族民俗文化演绎景点纳顿庄园从事旅游工作。她勤奋好学,苦练普通话, 唱歌、跳舞、主持、导游、解说样样都学,样样都干。她在干中学、学中干,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如今已经成为纳顿庄园的业务骨干,成了互助土族风情园旅游界的一张“金名片”,每次的重大接待和演艺活动都缺不了她。祁金花曾经接待过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很多
▲“彩虹姑娘”用普通话迎接四方来客
重要客人,她身兼纳顿庄园汉、土双语主持人,同时又是纳顿庄园超市部经理兼品酒区讲师。因为她才艺高、普通话讲得好,受到游客的普遍称赞。2005年,顿庄园演艺厅以她的名字命名为“金花演艺 厅”;2011年又改名为“金花演艺中心”。祁金花近年来数次参加国内一些大型文化商贸推介会,曾作为纳顿庄园 重要成员参加上海土族盘绣饰品拍卖活动,为纳顿庄园获得扶持资金20万元。后来她又代表土乡参加了在浙江义乌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会上用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话介绍土乡盘绣,为土族文化的推广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祁金花曾经自豪地说:“感谢普通话。学说普通话,让我干上了旅游,改变了我的一生。我现在有房、有车、有存款,女儿也拉扯大了,在青海师范大学读书。我太幸福了!”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语言扶贫是法宝,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无疑是让人告别贫穷过上富裕生活的灵丹妙药和有效捷径。
供稿单位:青海省语委办
撰稿人:张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