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大学“启声”团队的光荣与梦想
- A-
- A+
一、“启声”团队激情出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
回首过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与伟大的时代一路同行。站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如一声号角,召唤我们踏上征程!2018年夏天,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暑期支教团——“启声”团队,出发了!
▲“启声”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交流互动
我们以平利县城关二小“红领巾”电视台为核心,为方言区的老师和孩子们开设《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基础》等课程,在县城开展语言使用状况调研。随着调研的深入和数据的累积,“启声”团队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普通话普及情况不容乐观。这里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青春热血,需要我们的知识才华,我们来了,必倾尽全力! 渐渐地,说普通话的人多起来了,普通话使用越来越自信,校
园普通话氛围渐成气候,师生们的普通话水平明显提升。我们无比惊喜,我们坚信,未来可期!
▲“启声”团队实地调研
二、“启声”APP应运而生
2018年秋的推普周活动中,“启声”团队回访了曾给予我们惊喜与期待的安康市平利县城关二小,他们却是一切如前,仿佛他们从未有过讲普通话的“高光时刻”。严峻的现实,使“启声”团队陷入久久的沉思。
要在贫困地区普及普通话,实现精准脱贫,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有限的推普支教显得杯水车薪。如何在实现“语同音”的过程中
逐渐打破代际贫困,如何让小学生这支生力军尽快实现“文化脱贫”, 是西北大学“启声”团队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为此,团队誓言打破空间时间局限,运用先进的互联网科技,为孩子们送上随时随地的推普课堂。
梦想照亮现实的路上总是充满坎坷,“技术、师资、推广”就像三座大山摆在团队面前,让团队几乎寸步难行。正当成员一筹莫展的时候,指导教师把脉“新文科”的融通性与创新性,突破传统文科思维模式,引领师生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变革和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由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组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项目团队,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助力学生团队研发。
“撸起袖子加油干。”依托西北大学综合类院校的优势,打破专业边界,“启声”团队联合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位优秀同学,由他们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团队乘着“三下乡”的东风,快速确定试点地区,确立科研课题。
重组的西北大学“启声”团队,承继公诚勤朴的西大基因,发扬齐越精神,沐光而行,历经数月奋战,研发出一款以文化扶贫为中心的普通话应用软件——“启声”APP。
三、 “启声”APP内涵详解
“启声”APP是一款专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新建立的线上课程体系,该应用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语音规范见效快,效果持久,且完全免费,首开“文化扶贫”公益性普通话学习软件先河。
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通话师资力量薄弱,普通话语言环境近乎为零。求知若渴的学生与稀少的普通话教学师资形成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碎片式”线下教育无法跟上扶贫攻坚的步伐。“启声”APP这一最新教学研究成果立足公益、操作性强、反馈性好,打破了地域性疆界,突围时空局限,从发声技巧、经典诵读到名师课堂、专业讲座,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普通话学习的丰富内容,专家、名
▲“启声”APP研发思维导图
师随时能够走入云端课堂。
微光成炬,能穿透阴霾,向光前行,必迎来黎明。良好的语言环境从云端扩展到现实,在“互联网+教学”平台搭建与线下支教调研过程中,“启声”团队以安康市平利县城关第二小学为试点,将“启声”APP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为师生们带去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标准规范的语言系统,以点带面开展免费资源的推广工作,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送去优质普通话学习资源。
通过五次支教与推广,平利县城关第二小学的普通话面貌已有了较大改观。“启声”团队在最近一次支教结束时,对学习“启声” 普通话课程的500多名学生进行了测试。数据显示,“会说普通话” 的学生由第一次支教前的10%上升至70%,其中,方言音较少,普通话发音较标准的学生占三分之一,有3%的学生达到了相当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的水平,普通话语言环境基本形成。
▲“启声”团队普通话支教课堂现场
目前,支教活动已辐射平利县多个中小学校,活动参与者越来越多。点滴星光,值得我们踏浪前行,“启声”团队激情澎湃,梦想飞扬,助力实现中华民族“语同音”的伟大梦想,共筑贫困地区致富路,展现了“在同一片天空下,用同一种语言凝聚力量,传播中华文明”的美好前景。
四、“启声” 未完待续
数年来,“启声”团队以实现省内贫困地区“文化脱贫”为己任,基于平利县城关第二小学推普扶贫的支教经验,制定“启声”APP普通话线上教学长远推广计划,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并拟将此APP教学模式推广至全省贫困地区,服务国家战略,全面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启声”APP源于深耕专业教学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着眼国家战略,具有丰富的专业内涵,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内驱动力,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困境,服务国家推普脱贫战略,切实抓住“创”这个关键,形成教育教学改革外延
式试验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教学质量提升落实在取得的每一项成果中。
要以“教”为核心,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将教育贯穿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形成的全程,强化使命、学术志趣、内在动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丰富专业内涵建设,深植人才培养沃土,在实践中实现专业升华与教育报国梦想。
项目进行过程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两位年轻教师分别获得西北大学2018年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其他教师获得2018年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陕西省第三届微课大赛一等奖。
团队孕育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启声——以文化扶贫为中心的推广普通话应用软件研究与推广”,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红色革命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创新项目——以枣园文化创新为例”。其中“启声——以文化扶贫为中心的推广普通话应用软件研究与推广”项目, 荣获西北大学第九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陕西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
项目骨干刘鸣曦同学以优异成绩保送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张倩楠同学与湖南芒果TV签约,创造出又一个未毕业已就业的奇迹。2019年周东华教授指导的本科生论文在境外核心期刊发 表。2020年西北大学成功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脱贫攻坚,使命担当。西北大学“启声”团队的光荣与梦想, 永远在路上。
供稿单位:西北大学撰稿人:周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