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推普工作典型案例
- A-
- A+
云南省怒江州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也是全国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民族自治州,全州所辖四县市的29个乡镇中,26个属“直过区”。“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出门靠溜索, 种地像攀岩;张口民族话,交流靠手势”,这曾经是怒江的真实写照,原始、封闭、贫困、落后几乎成为上一辈怒江人的代名词。不会说普通话、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大大阻碍了边疆民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脚步。在党的阳光普照下,怒江州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一个巴掌,五个指头齐协力”, 也就是紧紧围绕国家政策法规引领的“一个中心”,抓组织、抓管理、抓师资、抓普及、抓推广“五个手指一起抓”,不断提高推普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让推普成为怒江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和老百姓走上幸福致富路的金钥匙。
一、帮助群众说好普通话,我们一直在路上
高站位,谋大局。怒江州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确立了“推广普通话助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自觉将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全州脱贫攻坚的大局中,纳入怒江州能力素质建设工程,列入群众素质提升目标任务中,切实加强领导。联合中国移动公司开展“语言扶贫”APP项目推广应用工作,“语言扶贫”APP如今已走进怒江村村寨寨,走进大山深处,成为怒江州老百姓学习普通话
和常用汉字的“掌中宝”;充分发挥学校推普工作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推普一起走”活动,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推普工作网络,全州569所各级各类学校都用普通话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连边远的独龙江学生都能用普通话交流,教师召开家长会不再用民族语言了。独龙族孩子不再惧怕陌生人,七个独龙族孩子飞越千里到北京参加姚基金“圆梦之旅”公益项目,以小球童的身份亮相“2019年篮球世界杯揭幕战”,与篮球巨人姚明亲切交流。推动“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规范化创建工作,着力抓好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学校、公共服务行业4大领域从业人员普通话培训, 辐射带动农村普通话的普及,顺利完成全州四县市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达标建设,城市及乡镇普通话氛围日渐浓厚,各民族交流不再有障碍。充分发挥怒江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龙头作用,把语言培训与劳动力实用技能、生活技巧培训有机结合,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成批赶往广州、珠海等地务工,走上脱贫致富路。因地制宜, 深入“直过民族”聚居区开展“送培下乡”活动,扎实抓好不通普通话人群普通话培训工作,2016年至2019年共完成了113个“普及普通 话示范村”的创建和405 96名“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青壮年劳动力的普通话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普通话表达水平,增强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信心。
▲怒江州县市多样化办班开展“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培训
广动员,深合作。怒江州紧扣“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题,充分发挥推普周整合引领作用,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推普工作。州县语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播放推普周宣传片、汉字书写比赛、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努力提高全州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班会,举行推普宣传手抄板报、中华经典诵读、听写比赛等活动,大力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校使用环境;各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推普实践团”进村入户, 积极宣讲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实践活动,使“说好普通话,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不断深入各级干部群众内心。
强队伍,提质量。怒江州把建设一支推广普通话的教师队伍作为根本大计,摆在推普工作的战略位置来抓。把普通话等级纳入教师职务评审条件中,鼓励教师学习普通话,不断提高普通话等级水平, 提升全州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强普通话水平。
▲“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志愿者到怒江州县市开展暑期推普社会实践活动
测试师资队伍建设,普通话机辅测试员队伍从无到有,现在有23人, 其中国家级11人,省级12人;深入乡镇开展“送培、送教、送测”活动,充分发挥测试员示范引领作用和语言能力的助推作用,以测试促学习、以学习促提高;完成了95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普通话校园语言达标,创建了13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7所省级书写教育特色学校、40所州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州学前至高中阶段学校均用普通话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普通话已成为校园通用语言。
二、用心说好普通话,更美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怒江州的发展,怒江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广东、上海、天津等沿海发达地区伸出援手,大唐、建投、能投等企业进驻怒江奉献爱心,帮助怒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怒江人不仅可以到珠海等发达城市打工,也能在家门口打工了。五湖四海齐聚怒江,说好普通话、找个好工作已成为怒江各族群众的共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用心秉承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的讲话精神,不畏
▲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群众郁伍林在辛勤劳作
▲怒江州傈僳族群众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艰难、苦干实干,怒江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甜蜜,峡谷处处绽放幸福花。
郁伍林,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初中毕业生,倾注16年的辛勤与汗水,在大山深处书写了乡村旅游致富的传奇,走出了一条个性化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成为怒江乡村旅游创业者、怒江旅游宣传员、怒江旅游形象代言人,成为云南名厨,获得了2014中国“最美村镇”人物贡献奖。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对边疆民族的厚爱,得益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让他能破除语言障碍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汲取所需的养分来茁壮自己。如今,像郁伍林这样的通过不断学习,走上勤劳致富路的普通怒江农民越来越多了!
独龙江,一个让总书记牵挂的地方。“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推普是关键!贡山县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和责任担当,坚持以普通话专项培训为重点,结合实用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工作,率先在独龙江乡大力开展普通话培
训。在培训期间,适时向独龙族群众宣讲习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的回信内容,让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不断激发群众自强不息、蓬勃向上的干劲和热情,坚定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如今的独龙江乡,道路畅通,生态美好,民族团结,边境稳固,人民安居乐业。“天蓝、山绿、水清、人美、语畅”“说好普通话,过上好日子”“说好普通话,共同奔小康”“守护好祖国边疆,与其他兄弟少数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已深入独龙族人民群众的心里;感恩和奋进,已融入独龙族群众的血液之中。如今,独龙族群众正秉持“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在后头”的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
供稿单位: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教育体育局
撰稿人:李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