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推普脱贫创新”案例
- A-
- A+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根据四川省人才办、省教育厅《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案》,四川民族学院为甘孜州12个县市的乡村、牧区幼儿园开展了以普通话培训为重点的“一村一幼”培训工作,提升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为农牧区学前儿童学习普通话创造条件,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下基础。
一、“一村一幼”和推普脱贫深度融合
2017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四川藏区启动“一村一幼”计 划,用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推进甘孜州藏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助力甘孜人民脱贫攻坚。该计划以建制村为单位,
▲甘孜州门户网站报道四川民族学院“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项目
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实现了村级学前教育全覆盖,为3至6周岁的幼儿提供了免费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2017—2018年,甘孜州共招聘了5411人到“一村一幼”幼教点担 任学前教育辅导员。四川民族学院作为甘孜藏区唯一一所高校,承担了部分甘孜州“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通过调研发现,有近20%的学员没有参加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一部分学员是一类模式的毕业生,其普通话表达能力不能满足学龄前儿童学习普通话的需要。学校意识到,在培训中开展普通话训练和测试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化解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语言障碍, 有利于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从而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二、加强普通话测试和训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先测后训,提高推普脱贫的针对性。为提高普通话培训效果, 学校先测后训,先后对来校参加培训的787名学员进行普通话测试。从测试情况来看,有50%的学员普通话水平没有达到二级乙等,其中有30人不入级。针对这一实际,学院组织专家赴甘孜、新龙等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幼教点进行调研,了解学前教育辅导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诉求,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制定了发音技能标准化、幼儿故事朗读、幼儿教师口语训练等培训课程,在课程中着力加强普通话语音常识、普通话声母及其辩正、普通话韵母及其辩正、普通话声调及其辩正、普通话朗读与测试技巧、汉字与汉文化、语言基础训练、教学口语等训练。
加强政策宣讲,提高学员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在普通话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开展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解读、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等专题讲座,讲解语言文字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把语言文字工作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加深学员对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理解。
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训练模式,提高培训有效性。学校针对不同普通话水平的学员,实施小班教学,安排有经验的测试员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安排38名普通话助理小老师组织课后辅导,每班每天安排的普通话课堂和课后训练达5学时,在20天培训时间里普通话培训课时达100学时。
测训结合,“一对一”精准施教。学校分5个批次对测试前三题成绩低于45分的126名学员进行人工测试,在测试中对每一名学员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帮助学员找准问题,提升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结合民族语言特点,注重方言校正,针对很多学员普通话具有民族语的语音特点,尤其注意在声调(包括轻声、变调)、前后鼻音韵母等方面进行矫正。
注重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提升学员“说话”能力。测试发现, 多数学员语言表达中存在流畅度不够和无话可说的问题,如:在录音开始时,由于紧张,在开头近30秒内找不到话说;也有学员在说话中结结巴巴、支支吾吾。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坚持每天组织学员围绕说
▲测试员邓建萍老师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
话题目进行一个小时的语言表达训练,通过20天的强化训练,有效提高了学员的“说话”能力。
“语言训练+专业培训”,提升应用普通话教学中的能力。根据培训学员中多数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背景,学校在普通话为主体的语言培训模块基础上,增加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幼儿保教知识、幼儿教师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等内容,让普通话培训与职业能力提升有机融合,提升学员幼儿教育职业能力。
三、精心培训结硕果
辅导员普通话前测、后测对比情况
辅导员普通话前测、后测对比情况
两年来,四川民族学院在“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中着重开展普通话训练和保育能力培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累计为甘孜州12个区县,281所幼儿园(幼教点)培训辅导员805人。在培训结束时,学院组织全部辅导员参加了普通话后测。有801名辅导员完成后测,平均成绩81.43分,较前测提高4.01分。二级甲等人数由24人增至65人,提高了五个百分点;二级乙等的人数从365人增至518人,提高了十八个百分点;不入级的人数由30个减至1个。除4人未参加普通话考核外,共781人达到省项目办人才考核要求,辅导员普通话合格率提升至97.6%。
▲训后学员普通话测试情况
学校基于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与训练编写的《普通话训练教程》已交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2019年度“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调研评估工作中,专家组一行积极评价了培训工作,认为两个批次的培训针对性强、组织严密,普通话培训措施得当、课时充足,培训效果明显。
学校在“一村一幼”计划中加强学员的普通话测试与训练,丰富了教育扶贫的内涵,普及和推广了国家通用语言,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阻断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打下了基础。
供稿单位:四川民族学院
撰稿人:唐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