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四川省聚焦推普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把推广普通话作为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纳入全省脱贫攻坚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大力提高普通话普及率,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抓培训,重示范,开展推普脱贫攻坚专项培训
四川省对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等少数民族地区8万余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双语教师、“一村一幼”辅导员、青壮年农牧民开展普通话培训,不断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基本消除外出务工语言障碍,从根本上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甘孜州瞄准青壮年农牧民群
▲2019年6月15日,甘孜州巴塘县农牧民普通话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康南民族高级中学礼堂隆重举行
通过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提升基本素质,增强就业能力;2018—2019年有3000名青壮年农牧民参加实用技能语言集中培训;与州扶贫移民局积极衔接,同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普通话推广,促进就业脱贫,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2500人。阿坝州大力实施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提升工程,结合当地旅游服务、产业发展需求,把普通话培训融入农村职业技能培训;2018—2020年有7610名青壮年农牧民参加混合式技能提升培训;同时,注重提高基层干部、教师等群体普通话应用能力,培训基层干部6299人、农村学前教育骨干教师3000人。凉山州制定《培训贫困农牧民普通话工作方案》,组织编写《贫困农牧民普通话培训手册》,集中开展“走读式”培训, 对学习突出的学员进行鼓励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学普用普积极性;2018—2019年依托国家资金对2550名彝族贫困青壮年农牧民 开展集中培训,利用农民夜校和其他培训形式,实现全员达标。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田学军同志在凉山州督导调研
▲汶川与绍兴市语委办签订语言文字对口帮扶合作协议并开展“绍兴-汶川”语言文字工作协作培训会
二、抓统筹,重合力,用好推普脱贫攻坚对口支援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从省内各高校、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集中选派1066名干部、教师,对口支援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在普通话培训、调查、县域验收、资源共享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帮扶。甘孜州争取到了广东省对口支援并签署框架协议,先后派出400余名“一村一幼”辅导员赴广东省参加普通话培训。2020年广东 省对口援建资金316万,其中用于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资金100万。阿坝州抢抓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发展机遇,2018年与浙江省绍兴市语委办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帮扶机制,邀请7名专家到汶川开展专题培训;绍兴市语委办给汶川拨付培训资金3.5万元,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骨干80人。2019年8月,由浙江省教育厅党委委员、副 厅长丁天乐率领的浙江省教育厅13名单位代表到四川省开展对口支援推普脱贫结对工作,组织了16场对口帮扶交流活动,拨付推普帮扶资金近百万元,培训农牧民、基层干部近1000人,实现对口市县结对帮扶全覆盖。凉山州与内地11个地市结成对口帮扶关系,帮扶彝区11个县域学前教育发展,做好“一村一幼”保教工作和普通话水平提升工作。同时,协调江苏省支持40万元开展贫困农牧民普通话培训,共培训青壮年农牧民骨干300人。
▲2018年5月27日,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仪式在昭觉县举行
三、抓短板,重基础,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甘孜州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普通话教学,通过康巴网校AB两级平台开展全覆盖网络教学,使得幼儿更快达到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表达能力规范水平。利用A平台引进成都市幼儿园优质教学资源,覆盖19个县(市)级幼儿园,500余名教师、1200余名幼儿。参 考借鉴A平台优质资源,开发本土普通话教学优质资源,录制优质课件,通过康巴网校B平台面向全州有条件的280个行政村进行植入式 网络教学,使1000余名幼儿享受到州内的优质教学资源。2020年,在理塘、石渠、白玉、德格、巴塘五县启动试点工作,省财政投入资金176.3万。阿坝州大力实施“普通话从娃娃抓起”工程,在全州308所幼儿园(含村幼)全面推行学前普通话教育,把“基本掌握普通话, 能进行普通话日常交流”作为藏区学前三年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积极组织30670名在园幼儿开展“小手牵大手”系列活动,让幼儿教育带动家庭教育,帮助幼儿家长提高普通话水平。凉山州按照“先行
试点、总结优化、全面推广”的实施步骤,2018年5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凉山州开始试点,计划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帮助3—7岁学龄前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前,能够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并形成普通话思维习惯,打通“语言关”。试点以化问题、补短板为导向,建立起沟通、督查、评估、考核工作机制,完善幼教点(幼儿园)通电、通水、通网络、通暖工作,配齐电视机、播放器等必需的教学设施设备。采取集中与分散、远程在线指导与实地示范指导结合等方式加强辅导员、幼儿教师培训,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在全州上下广泛、深入宣传学前学普工作的重大意义、推进情况及实施效果。播放学前学普宣传片、《学普之歌》,制作张贴彝汉、藏汉双语宣传标语3500余幅,印发《锦绣凉山——“学前学普”行动纪实集》4500本、双语宣传年历11万余张、宣传画册2万余份,自主编印《索玛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辅导员教育征文案例集1000册;累计发布文章840余篇,浏览量近67万余人次。制定《凉山州“学前学会普
▲2018年“六一”前夕,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新闻主播海霞身穿彝族服饰, 来到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指导彝家小朋友们学说普通话
通话”行动幼儿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制度》《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考核细则》《学前学普办督查考核细则》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督导工作计划》,加强幼教点和辅导员的管理、督查和考核。省、州、县就园舍安全、环境卫生、学前儿童个人卫生、辅导员(幼儿教师)到岗履职、学前儿童出勤和在园时间、普通话教学情况等先后到11个县市55个乡镇,75个村,106个幼儿园、幼教点及小学附设班进行实地督导,促进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的规范,督促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效果比对方案》,截至目前,州、县两级已对605个幼教点和中心校的1549名学生开展了效果比对,遴选出优秀成果几百个, 其中教学微课64个、学普论文159篇、学普故事159篇、课题研究58篇、学前学普在行动相关文章82篇。“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全州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全面实施,覆盖幼儿园(点)3895个,其中村级幼教点3069个,惠及学前儿童26.96万人,配备教师、辅导员15505 人,基本实现了阶段目标,积累了初步经验。2019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州雷波县召开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周年现场推进会,对行动试点工作及取得的明显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2019年10月,“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试点项目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供稿单位:四川省语委办撰稿人:陈雪梅 杜 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