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坚实有力的普通话回响在巴渝大地

——重庆大学“山谷回声”推普脱贫攻坚实践团实践侧记

  • A-
  • A+
2020/12/23 14:35

2014年9月,重庆大学“山谷回声”推普实践团在重庆市语委、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重庆大学党委学工部思政科的指导与支持下成立。回望该团队六年推普路,团队师生们一直秉承要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初心,将国家战略需要和自身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在巴渝大地上深入开展推普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7月,实践团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作为推普试点县,着眼石柱县具体情况精心筹划和组织“五个一”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长效推普模式。团队成员深入平均海拔1800米的大山,打通“推普最后一公里”,第一时间融入石柱县脱贫摘帽的光辉事业中。            

一、 超前筹划,精心组织,创新多维推普模式            

团队成员水平与实力是保障。成立于2014年9月的重庆大学“山谷回声”推普实践团面向全校师生常态化广纳普通话水平在一级乙等及以上、热爱公益事业的贤才。至今,该团队已有50多名成员,主要来自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建筑城规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学院等院系。其中,普通话水平为一级甲等的成员近10名。重庆大学“山谷回声”推普实践团以每月的月会为契机,团队师生积极筹划近期推普主题和内容,将国家大政方针与时下热点相结合,使推普课程变得有热度、有趣味、有内容。            

“毕业不停歇”与“传帮带”是该团队的优良传统。即使毕业了,成员们也会应推普等相关语言文字工作需要继续服务。2019年7            

月,该团队精心组织5名在校生和2名校友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中益乡,开展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2019年“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5日在中益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的指示要求,该团队认真研究当地普通话水平现状,撰写中益乡急需的“旅游接待普通话”“农产品销售普通话”等实用内容。2019年10月,该团队先后收到教育部、团中  央的表扬信与感谢信,受到重庆大学通报表扬。中国教育电视台、“ 学习强国”平台、中青在线等多家媒体都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实践形式多样与有效是基础。经过多年实践积累,重庆大学“山谷回声”推普实践团在2019年6月创新提出多维推普模式,即“五个一”和“线上+线下”模式。“五个一”是指,以普通话语音及发声、小小朗读者、我是主持人等课程为主的“一堂课”;以系列课            

程结束后进行汇报演出的“一场诗会”;以服务对象为主,团队成员为辅参与录制的“一套有声故事书”;以学业界专家为主,团队成员为辅编写的“一本有声语言表达教材”;以服务一地,记录一地有历            

▲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交流,采录语音            

▲2019年7月,团队成员对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全县语文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提升与经典作品诵读培训            

史底稿价值的“一部项目实施纪实”。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长效、持续推广普通话,每位成员与被服务的师生结成长期帮扶对子, 精准掌握被帮扶对象的普通话水平、表达习惯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水平提升及口语表达教学。            

激发内驱潜质与动力是愿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方法、传策略是该团队一以贯之的教学宗旨。团队成员通过集中备课、小组磨课、个人说课,将科学、正确的方法“线下”传授给当地教师,再“线上”结对学习与听评,待教师掌握方法后通过日常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将正确的语音发声方法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同时,实践团还组织师生参观当地广播电视台,鼓励他们积极、自信地站在聚光灯下展示学习成果、提升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将所学、所感、所悟传递给更多的人,形成良性循环。让师生们站在专业的舞台上进行有声语言表达,可发挥其积极的心理促进作用,唤醒并激发师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爱上舞台,爱上语言表达,并以此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以点带面,长效推广,巩固推普脱贫成果            

以石柱县为点,打造推普脱贫样本,辐射渝东南。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重庆大学“山谷回声”推普实践团第一时间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进行创新推普模式探索与实践。经过2019年7月            

为期两周的“线下”实践,当地参与课堂学习、问卷调研、媒体参访的近260名师生代表反响较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该团队成员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主动申请通过网络平台做“线上”志愿者。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实践团将推普训练素材及时更换为《防疫儿歌》《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爱是桥梁》等内容。至今,团队成员仍在为石柱等区县师生、普通话爱好者提供“线上” 普通话语音、演讲、朗诵等相关辅导。石柱土家山寨等地不断传来好消息,“学生听我的课更积极了,他们的朗读也更好听了!”“谢谢哥哥、姐姐们,我在县里演讲比赛拿了一等奖,还要代表全县去市里参加比赛呢!”“我准备下个月去参加新一轮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争取拿下一级乙等证书。”            

以渝东南为面,巩固推普脱贫成果,放眼全重庆。经过实践检验的推普模式需要大力推广与实施。2020年2月至今,重庆大学“山谷回声”推普实践团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教师培训的教学年级前置,针对重庆市各贫困区县幼儿教师开展了“线上”普通话            

水平提升与辅导。            

在辅导过程中,团队坚持以精准、精细、点对点为原则,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首先,逐一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摸底测验,掌握其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然后,根据摸底测验结果设定“一人一策” 辅导方案,将普通话语音及发声、口语表达、经典诵读等课程分为集体课和个人小课。其次,考虑到服务对象是幼儿教师,团队成员在设置培训内容时更加精细。如设置“语音”“发声”“综合运用”三大培训环节,将各环节又细分为声母训练、韵母训练、声调训练、语流音变训练、呼吸训练、语流音变训练、诗歌和散文训练、即兴表达训练等模块。最后,实践团将培训成果与教育部、国家语委主办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相结合,鼓励并指导学员参赛,以赛促练,以练促学。            

供稿单位:重庆市教委语委办撰稿人:陈芳芳 秦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