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展“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实践活动
- A-
- A+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关于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推普脱贫服务工作,加强对口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支援,是目前语言扶贫的重要举措。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语言工作委员会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推普脱贫攻坚。以“携手奔小康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推广普通话为主要内容之一,成立22个社会实践团,组织74369名师生赴全国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学校精心组建了“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 实践服务团,深入开展推普脱贫社会实践活动。
一、师生共筑,实施语言扶贫计划
此次“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实践活动整合全校师生的力量,开展多维度的语言扶贫活动,卓有成效。
语言扶贫服务,凸显大学生社会责任。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组队为广东省各贫困地区提供普通话教学服务,这已成为广外暑期学生实践活动的常规模块。2019年,在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广外组建了由10多位语言学专家和56名大学生组成的专项
▲广外“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实践团部分成员合影
实践队,队内语言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比例不低于50%,任教普通话发音与矫正课程的学生要求100%达到二甲水平,每支队伍还配备学科专业指导老师和业务指导老师各1名。学生实践队奔赴广东省粤北农村山区,深入清远连州、黄花和金亭等地,以“学好普通话,诵读经典文”为主题,发挥专业优势和广外特色,深入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国家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凤鸣云山推普脱贫服务队”获团中央、国家语委立项。
教师语言扶贫服务,深度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在语言教育中,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影响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广外注重凸显高校在教育扶贫中的独特优势和社会责任,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2019年7月至8月,广外派出4名优秀专业教师对 广东粤北地区以及全国各地200多名教师和志愿者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以及国学经典培训。通过培训活动,来自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普遍掌握了普通话发音技巧,提高了普通话教学技能。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高校教育扶贫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红女士对此次培训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专项设计,打造“两课一讲赛”乡村推普课程体系
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一流推普课程。广东省粤北山区居民以讲粤语方言为主,当地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欠佳。广外“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服务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结合中文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与专业特色,通过开展普通话口语培训、普通话标准宣讲、阅读写作训练和中华经典诵读等形式,提高乡村地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形成了“两课一讲赛” 的乡村推普课程体系,即“琅琅新声”普通话发音与矫正课、“不一样的眼睛”乡村儿童写作训练课、“孔子与儒家思想”经典国学导读讲座、“经典咏流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诵读比赛。通过“两课一讲赛”课程,让当地的学生意识到了普通话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说标准普通话的基本方法,提高普通话水平,为服务地方、推普脱贫攻坚提供创新模式思路。
创新思维,达成一流课程效果。本着“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
▲小曾老师的“阅典诵文,手写吾心”阅读及习作课程
语”的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指导思想,广外“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服务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以人文经典熏陶,给予乡村儿童感知爱的教育,彰显普通话特色;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同时, 培养青少年爱经典、读经典,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步开展趣味语言文字游戏、普通话宣讲会、听写大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对普通话、汉字的学习兴趣。活动既注重夯实学生的普通话理论基础,又重视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实践,确保大部分推广对象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初步提升生活中的普通话使用频率,促进推普诵读工作落到实处。在实践活动中,队员和全体学生还共同参与了“我和我亲爱的祖国”快闪录制,让爱国热情通过视频得以酣畅淋漓地释放。
三、反响良好,结合学科形成丰富的推普脱贫成果
搭建高校语言研究推动乡村语言保护新平台。本项目以“广外语保工程”项目成果为依托,通过“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实践活动,搭建高校语言专家、师生服务地方语言发展,推广乡村青少年学习普通话的沟通平台,使高校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直接对接基层语言学习与运用实践,充分发挥高校在扶贫工作中的专业优势。本实践活动被国家“推普脱贫攻坚”公众号及当地英德电视台重点报道。
形成青年语言志愿服务团队,结对帮扶乡村儿童语言学习新机制。2017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语保志愿者工作站落户广外中文学院。经过三年多的积累,学院培养了一支近百人的大学生语言保护志愿服务团队。本次实践团中的大多数参与者均来自此志愿服务团队。这一形式成功地将青年语言志愿服务团队与渴望学好普通话的乡村儿童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长期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
构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助力乡村脱贫新模式。通过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普通话教学课,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当地青少年学生了解国情省
▲志愿者为诵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们颁奖
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爱经典、读经典,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习惯,进一步强化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引导青少年关心家乡建设,积极参与家乡的脱贫建设。
孵化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地方语言发展新成果。广外“推普脱贫攻坚暨经典诵读乡村行”服务团凝练本次实践活动经验,形成了《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等5项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服务团1名成员获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奖;孵化出“小鹿萌妈少儿国学教育平台”语言文化创业项目,并获得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4名服务团成员参与“西部计划”,服务国家基层建设。
供稿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撰稿人:杨 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