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疏手牵手推普援疆出新出彩

——广州市教育局全方位推进“推普援疆”活动

  • A-
  • A+
2020/12/23 14:31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实现各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喀什市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时的讲话精神,在扎实推进市内推普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推普援疆”活动,对新疆疏附县进行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帮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全心全意,积极推进推普援疆工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工作和推普扶贫的重要论述,增强当地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广州教育局在确定定点帮扶新疆疏附县后,立足疏附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全心全意推进对口支援疏附县的各项措施,与疏附县教育系统携手,共同谱写出疏附教育的新篇章。            

高站位统筹协调,完善推普援疆工作机制。广州市教育局坚持从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进推普援疆工作。为了确保教育援疆工作的落地落实,制定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落实新时期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责任人的意见》和《穗疏两地教育支援工作方案》,压实责任链条,确保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局党组定期分析和研究教育扶贫工作;局领导率先垂范, 一年内就率队48人次深入疏附县对接推进工作;分管领导每月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通过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全局意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动教育援疆工作的进行。            

高标准建设两个“中心”,搭建普通话学习平台。广州市教育局和广州援疆工作队于2018年投入760万元新建疏附县教师培训中心。中心有培训教室8间,语言学习训练教室4间,学员宿舍100间, 教师宿舍16间,配套办公室、课件制作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图书室、会议室、食堂、浴室等功能场所和设施设备。2019年,继续投入78万元建设疏附县普通话测试中心,在疏附县打造喀什地区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测试中心设立培训室、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和监控室等功能区,有20间测试室,每天可测试600人以上。两个“中心”的建成为疏附县的教师和群众学习普通话搭建了更为便利的平台,更大地激发当地教师和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提高了当地教师和群众的“五个认同”。            

▲考生在疏附县普通话测试中心备测室准备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高质量开展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普通话水平。为提高疏附县教师队伍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广州市教育局选派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和语文骨干教师赴疏附开展教师普通话培训。通过加强授课教师管理、编印普通话培训教材、全脱产集中封闭强化培训、分课程分层分班教学、优秀学员奖励制度等措施,既对620名疏附县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又对全体教师进行全覆盖的普通话培训测试。2019年,喀什地区约4000名教师参加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的比率为36.1%,三级甲等以上的比率为65.6%。通过培训和测试,当地教师队伍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普通话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疏附县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            

二、穗疏携手,援疆教师带来“星星之火”            

扶贫要扶智更要扶志。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能力,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性地开展各项特色教育帮扶工作,全面加强广州与帮扶地区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当地教育协调发展,助力当地进行教育脱贫奔小康的“百            

米冲刺”。            

增强造血功能,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通过“民汉教师结对子”互学互助等对口帮扶方式,营造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提高当地师生的普通话水平。选派50名优秀教师到疏附县支教3年,通过打造“种子教师”和“种子学校”,创设课堂教学模式,开设专业讲座,开展“结对子”工作等多种创新性形式, 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到受援学校,努力增强“造血”功能,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师资队伍。为了提高疏附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专业技能,弘扬时代主旋律,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疏附教育系统连续两年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大赛,组织优秀诗文精粹诵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中小学教师说课、“三笔字”四大比赛,开展“牢记嘱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歌咏比赛,为当地教师人生出彩搭建大舞台。            

▲疏附县教师开展写春联活动,把春联赠送给当地的维吾尔族家庭            

建强学校阵地,营造“入人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阵地。广州市教育局在疏附县中小学、中职学校大力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强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通过师生交流和文化帮扶等多项创新性工作,为疏附县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教育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老师们在学校设置宣传板报、张贴宣传画、设置师生书法室,开展书法、国画、手工美术制作等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开展升国旗仪式、经典诵读等活动,帮助当地学校组建少年舞狮队、设立校园足球基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为了加强穗疏两地学生的交流,开展“以书架桥,万卷藏书献温情”爱心图书捐赠活动,广州的师生捐赠普通话图书超38万册;开展穗疏万名学生“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书信交流活动,深化穗疏两地学生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            

加强效果导向,办好“广州模式”的内地新疆班。为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提高新疆定向学生培养质量,2015年全国首批、广东省首个由目标学校自行设定的新疆预科班落户广州大学。目前广州市共有6所中学开设新疆内高班、2所中职学校开设新疆内职班、2所中职学校开设西藏内职班,共31个年级班、1332名学  生,11个少数民族。全力推进“混班混餐混宿”工作,融和于情,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幸福指数。“全面混餐”形成广州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被各级媒体广泛报道。中职班学生就业率100%,内高班学生升入大学的比率100%。            

三、融情融心,推普援疆进企业进社区            

为提高当地企业员工和群众的普通话水平,增强“五个认同”, 广州援疆老师协助工作队在疏附县的企业建设“一中心两所”(党群服务中心、普通话讲习所、脱贫攻坚讲习所),开展“五小工程”            

(感党恩、学普通话、学技能、学法律、倡导新风尚),与当地两户困难群众结为亲戚,把普通话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文化            

传承和企业文化建设、扶贫脱困工作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员工和村民的普通话水平,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营造明荣知耻和谐的新民风。“普通话讲习所”进企业。2018年,广州援疆“一中心两所”            

建设全面铺开。援疆老师编写了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的普通话培训资料,制作了同步教学小视频,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普通话培训;指导企业开展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文化活动, 掀起了当地企业员工学习普通话的新热潮。同时,还开展脱贫攻坚技能、法律知识等技能水平培训,增强群众与其他地区沟通交流的能力,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自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中心两所”建设从园区企业向乡村卫星工厂延伸,开展的教学活动项目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脱贫扶困进社区。为了帮助当地困难群众尽快脱贫,广州援疆老师利用节假日走进困难群众家庭,每周送教上门,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当地维吾尔族家庭结为亲戚,定期上门了解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当地困难群众顺利脱贫,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广州援疆老师在疏附县企业开展普通话培训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援疆、推普援疆的深入开展,使相距5500多公里的广州和疏附紧密联结在一起,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凝聚力,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推动了现代知识技术的传播,为疏附、为喀什、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单位:广州市教育局            

撰稿人:李晓云            

▲广州援疆老师和当地维吾尔族家庭认亲戚结对子,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