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沂水千万重千家万户语音同

——临沂大学文学院“推普下乡,助力脱贫”实践活动

  • A-
  • A+
2020/12/23 14:26

蒙山苍苍,沂水泱泱。推普漫漫,“语”你同行。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为全面决胜决战脱贫攻坚,架起脱贫致富路上的语言桥梁,用青春的光照亮幸福生活的路,用专业的桨助力乡村振兴的梦,临沂大学文学院“千村同音,全民推普”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假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推普下乡,助力脱贫。            

▲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推普队员            

一、陌上普通话——助力乡村致富路            

盛夏的沂蒙,青山叠翠。暑假伊始,文学院推普实践团就走村串巷,进山村进学校,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交谈,与孩子嬉戏聊天,到贫困户家庭走访,和当地负责人攀谈,详细了解农村普通话普及情况。            

在沂水县黄铺镇,看到几位村民正在果园里忙碌,队员们上前攀谈起来。当同学们说明来意后,一位大叔兴致颇高地说:“普通话好啊,以前说不好,到外地卖苹果都困难,这两年试着讲,话说得好了,也能和外地人谈生意了,钱也赚得多了。”            

大叔的话打开了其他村民的话匣子,他们纷纷和队员们聊起来,说村委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让村民学习普通话,比如广播、“乡村大舞台”、健身广场等,目的是为了让村民听懂、说好普通话,更好地了解乡村致富政策,多学些就业技能,把鱼养好,把猪养肥,把菜种成城里人喜欢的绿色无公害的,让大伙儿的钱包鼓鼓的。            

▲推普队员走村串户开展宣传            

二、祖孙同学堂——平仄音韵三代情            

七月的临沂,天气十分炎热干燥,但这阻挡不住队员们“三下乡”推普的脚步。迎着灿烂的朝阳,队员们来到苍山兰陵县,为芦柞镇小卞庄村小学的孩子们,开展为期5天的普通话培训以及国学经典讲授。            

▲队员们在讲课、组织比赛            

培训的第二天,队员们好奇地发现有几位老人偷偷地在门口观看,其中有两位老人还悄悄地从后门进来,坐在后排默默地听队员们讲课,有时还尝试着发音。看到老人如此认真的样子,队员们高兴地笑了。            

课间,队员和老人们聊起天,一位大娘竟然用普通话(虽然生硬,而且满是方言味)一字一腔地说:“儿子和媳妇外出打工,说我不会说普通话,把孙子的普通话教出了一股‘地瓜味’,土气!他们要雇人看孙子。我要学普通话,看孙子!”            

接下来的日子,课堂里前面是孩子,后面是老人,一个别样的课堂,一股浓浓的亲情。为此,队员们专门设计了亲子课堂,通过做游戏、演节目、顺口溜、“三句半”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老人们在趣味中轻松学习,让孩子们在爱中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让普通            

话的抑扬顿挫与乡音的缕缕情感交融升华,真可谓同祖同根,同声同心。            

三、煎饼卷大葱——水乳交融沂蒙魂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礼貌语,创文明社区。”当队员们来到兰山区华丰副食批发城的时候,入口处醒目的推普标语一下子点燃了队员们的推普热情。            

早晨的批发城已人流如织,南来北往的客商们忙着采购批发货物,队员们兴致勃勃地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推普宣讲、示范,普及说好普通话在日常交际与经商致富中的重要意义。一位年过半百的交通辅警,在维持秩序的工作间隙很认真地对队员们说,他也在练习普通话,盼着能说好普通话,摆脱地方口音,更好地指挥交通。            

当队员们走进“煎饼卷大葱”临沂煎饼店铺的时候,店老板看到推普宣传材料,热情地用很纯正的普通话侃侃而谈起来,他说:“很多人喜欢临沂煎饼,有趣的是很多外国友人也喜欢。一次,            

▲推普队员与辅警交流            

几个外国人来买煎饼,说:‘煎饼包菜,中国式的汉堡,好吃!’ 所以,做生意讲普通话太重要了,面对全国各地的客人,还有外国客人,只有说普通话,才能谈得畅快,生意才能兴隆。而且,我还给客人讲临沂煎饼的故事,讲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我要让临沂和煎饼一起名扬四海,味美天下。”            

店老板的一番话让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是啊,富起来的沂蒙人做的不只是生意,而是一种热爱家乡的情怀,卖的不只是沂蒙红嫂的传统手艺和舌尖上的美味,而是在讲述沂蒙人民推着小车背着煎饼支援前线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            

四、沂蒙山小调——飞出蒙山和沂水            

青山不语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雨后的白石屋村更加山清水秀。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寻着这嘹亮优美的歌声,队员们来到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薛庄镇,当年的贫困山区, 现在的旅游度假村。            

在推普宣传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在这里学说普通话已深入人心。景点讲解员说的都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很多“农家乐”饭庄的老板基本都在说普通话,就连路边叫卖山货、土特产的大爷大妈们也在说着普通话。队员们见此情景,灵机一动,竟以去买特产、拉家常的方式,纠正村民的普通话发音,用特别的方式推广普通话,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旅游村增加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骄阳下、小道上,到处是队员们青春洋溢的激情,推普宣传的身影。山坡间、田野里,不时回荡着沂蒙山小调的悠扬……            

供稿单位:临沂大学撰稿人:谢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