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推普脱贫攻坚” 讲到藏民儿童心坎里

山东建筑大学“四海同音,情系甘南” 爱心服务团队推普脱贫实践行

  • A-
  • A+
2020/12/22 14:0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聚集区推普脱贫攻坚工作的展开,2019年7月21日—27日,作为全校唯一一支由团中央和教育部确立的238支“2019年‘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团队之一,山东建筑大学“四海同音,情系甘南”爱心服务实践团奔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            

▲“四海同音,情系甘南”爱心服务实践团推普调研启动仪式            

治州开展为期一周的推普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山东建筑大学“四海同音,情系甘南”爱心服务实践团由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单涛、团委书记臧蓉蓉带队。团队充分发挥学院设有省级普通话测试站的优势,延续自2013年学院同甘南地区建立的“1+1+1”精准帮扶项目,奔赴藏乡开展普通话推广普及和精准帮扶活动。            

一、语筑藏乡,建大学子薪火相传共推普            

这里不是对外接触频繁的经济发达区,这里是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这里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靠放牧以及种植农产品自给自足的传统村落。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教师资源极度匮乏,种种原因导致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低。团队成员互相协作,找准定位,运用自身语言专业优势,积极召集当地学生和对普通话有需求的人群,开展普通话推广培训工作。            

▲团队成员实地调查藏民普通话水平            

二、语同声、书同文,打造推普多样化课堂            

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团队首先想到的便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面向当地学生开展推普活动。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刀告乡郭扎村及石矿村中心小学,成员们按照不同年龄段开展分层教学,运用其自身语言优势,以《普通话1000句》《幼儿普通话365句》为课程蓝本,教  授他们基本的日常用语、课文朗读等。团队还开展了“写好规范字” 活动,讲述汉字笔画背后的故事。此外,团队成员利用有限的活动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并在现场对参赛人员进行正音指导,纠正其声音韵调、平翘舌、鼻音混淆等问题。在课后,实践团成员还与当地学生开展了普通话趣味游园活动, 寓教于乐,将学习普通话中的盲点设置到游戏中,增强了推普的趣味性。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还开展了“颂扬国学经典”系列活动,在当地举办香浪节时,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教授学生国学与礼仪的基本知识,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国学文化。最后,实践团成员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活动场地开展“音            

▲团队成员为藏民学生授课            

启发”课堂,根据不同群体对普通话掌握的熟练程度,由简到难地教授当地藏族儿童儿歌,增强他们学普用普的积极性。            

三、细调研、广宣传,营造推普常态化氛围            

实践团成员前往石矿村与郭扎村进行推普走访调研活动,三人一组,走村入户,通过发放普通话专项调查问卷,了解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及村民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对在田间地头碰到的当地村民进行普通话相关问题的采访,并对其回答作进一步整理。通过收集整理调查问卷最终发现,会讲一点普通话和一点也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大部分,这也正说明了实践团队开展本次推普行动的必要性与及时性。推普宣传组织严密,活动流程执行扎实,在推普实地调研与课堂活动中,实践团成员积极向当地村民发放推普宣传册,并在村内显眼的地方以及村委宣传栏处张贴宣传海报等;成员们还召集当地学生一同绘制藏语—普通话双语宣传板报及手抄报,提高村民积极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意识。此外成员们            

▲“一对一”教授藏民简单上口的普通话            

还在当地村民家中“一对一”教授其简单上口的普通话,并录制剪辑了藏民口述普通话视频,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祝福;成员们还对当地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青少年对语言易于习得的特点,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普通话使用模板,并录制了相关视频,为祖国70华诞献礼。            

四、借时势、齐谋划,首创推普规范化平台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承担学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并设有普通话测试站。在完成了计划内的推普教学活动后,实践团成员借助事先准备好的普通话测试软件,结合测前所提供的模拟试题,努力营造与真实普通话水平测试相似的考试环境,对当地受教育的学生群体进行了测试,并对其普通话水平进行整理,为其制订切实可行的普通话水平提升计划。后期,实践团成员还在实践地中心小学开设了模拟普通话测试站,目的是在团队成员离开后此测试站仍能为当地藏民提供特色语言服务,形成特色雅言服务机制。            

五、力践使命,外院师生坚守初心助脱贫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发展。外国语学院2000级校友申友祥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联合其他优秀校友,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贫困家庭予以长期资助,通过自身绵薄之力帮助偏远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培养可用之才,最终反促当地的脱贫攻坚战。通过推普脱贫活动,实践团成员一方面从精神文化方面助力脱贫,使当地村民意识到普通话对脱贫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团队成员积极了解近年来一直受助的帮扶儿童家庭情况,为帮扶人提供最新的情况反馈,促进帮扶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转。            

六、汇史据、强联系,力保帮扶持续化开展            

在奔赴甘南藏族自治州之前,团队成员依据往年对实践地资助            

儿童的名单,联系帮扶人,询问其是否有意愿持续帮助贫困家庭。经过汇总,团队成员联系到的爱心人士与校友均有继续帮扶贫困儿童的坚定信念,这为本次赴藏之行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由于掌握了受资助名单及其家庭住址,成员们实践地开展帮扶联络活动也更方便了。            

七、延传统、再搭线,筑建脱贫精准化体系            

团队成员对被资助家庭进行回访,整合当前情况,延续外国语学院教师、校友以及广大社会人士在甘南地区资助的优良传统,经与当地相关负责人沟通,获得了新的待资助人员名单,成员们会与爱心人士进一步联系,助力“1+1+1”精准帮扶体系更优化。另外,在当地香浪节活动现场,团队成员为当地学校捐赠文体物资,促进当地学校的文娱活动的开展。            

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积极向各大媒体投稿宣传活动成果,在向社会、学校传播当代外院学子的正能量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当地以“推普脱贫”为主的文化建设。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注重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 大力提倡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广泛参与理论宣讲、乡村振兴、支教支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提高育人实效,让社会实践真正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堂”。            

供稿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撰稿人:杨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