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化推普脱贫新模式

——中国移动“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实践

  • A-
  • A+
2020/12/18 15:26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三区三州”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其中很多人不学普通话、不识汉字、不懂普通话是导致深度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解决“三区三州”地区语言不通导致的深度贫困问题,中国移动与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科大讯飞协作,以语言扶贫为切入点,构建“1个核心工具+4套保障体系”的信息化推普脱贫新模式,通过消除语言障碍,助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根本脱贫、永久脱贫。

一、联合行动,建立政企协同有效机制

为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国移动 积极与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科大讯飞进行沟通,政府、企业协同配合,力促语言扶贫做出成效、做出特色、做出影响。五方联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4月3日,五方联合在云

南昆明签署《“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聚焦“三区三州”

深度贫困地区,共同开展“推普脱贫攻坚行动”。

分工合作,发挥优势集聚效应。由教育部、国家语委提供《普通话1000句》和500个高频常用汉字等学习资源。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指导地方教育、语言文字与扶贫工作部门,依托各地普通话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动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实施普通话学习项目,做好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估。中国移动利用自身信息化优势和“集团—省—市—县”四级纵向

▲教育部 、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中国移动、科大讯飞共同签署“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

一体化渠道能力,推广“语言扶贫”APP,为贫困地区目标人群、暑期大学生志愿者,配套终端及定向流量优惠政策。

定期督进,推动项目有效落地。中国移动协同各方建立双月工作推进会机制,内部建立集团总部与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新疆6省公司月度协同沟通机制,及时跟进工作进展,督促行动有效落地。

二、精准施策,构建“1+4”信息化推普脱贫新模式

“三区三州”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交错带、宗教传承地、文化富集区,也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很多生活在悬崖大山、荒凉大漠的居民,没有条件建立教学环境,导致每一代人都无法适应以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生存环境,长期代际传递导致普通话普及率低。中国移动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整合信息化优势,构建“1个核心工具+4套保障体系”的推普新模式,走出了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新路子。

1个核心工具:“语言扶贫”APP。中国移动协同科大讯飞开发

“语言扶贫”APP

“语言扶贫”APP

的“语言扶贫”APP,包括识字课程、日常生活和自主学习三大板块,涵盖1000句常用语和当地500个高频词,将普通话学习融入常用  语境及场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自动给出评价反馈,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效提升使用者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语言扶贫”APP整体介绍图

4套保障体系:基础网络保障+终端流量补贴+全方位宣传推广+学习数据跟踪分析。一是架通基础网络,保障可以学。截至2018年底,中国移动已完成12.2万个自然村通电话、7.2万个行政村通宽带。2018—2020年,中国移动工作重点向“三区三州”6省区倾斜,追加投入6.3亿元用于宽带建设;联合教育部开展校园宽带“倍增计划”,为贫困地区配置优先通网、提速降费权益。截至目前,“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新增通网学校2620所,平均带宽提升159%,达100兆;单兆资费下降50%。

二是配套终端、流量补贴,保障放心学。在“三区三州”地区,很多人没有手机,很多人有手机但用不起流量,中国移动细分贫困人口类别精准施策,提供“语言扶贫定制手机”和每月5G“语言扶贫”APP定向流量减免,月消费最低至8元/月,特困人群免费政策,让贫困人口用得上、用得起、放心学。

三是全方位宣传推广,督促尽快学。针对“三区三州”贫困人

▲“教育扶贫定制机”APP主页、定制LOGO

口消息闭塞的缺陷,中国移动借助自身营业厅,与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发力,双管齐下,宣传推广“语言扶贫”APP,督促贫困人口尽快学习普通话。

四是跟踪采集学习数据,保障效果好。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贫困用户学习后期数据采集工具和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实现对普通话学习情况的精准分析、精准管理、精准服务,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扶贫过程动态化、脱贫过程显性化。

三、全面推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开展以来,中国移动协同“三区三州”6省区,全面推广“语言扶贫”APP,通过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开展全方位宣传,帮助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六省少数民族贫困人口通过学习普通话,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找到脱贫致富的途径,创造了

▲云南少数民族儿童手持语言扶贫手机进行普通话学习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普通话学习项目帮助当地贫困人口搭建外出务工致富桥梁,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有效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平均收入的提升,已惠及“三区三州”近21.3万贫困人口。其中6.8万为不通普通话的青壮年劳动力,2万余贫困人群领取了“语言扶贫”定制机,享受了流量减免,人均每年节省超1130元的手机和流量支出,成功打造普通话示范村701个,推动46个县实现脱贫摘帽。预计至2022年,“语言扶 贫”手机惠及目标人口将达到100万,占“三区三州”贫困建档人口的31%,流量减免100%惠及当地318万贫困人口。

在“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开展推普脱贫攻坚行动,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是以普通话为黏合剂,搭建起了贫困地区沟通和发展的桥梁,打破了由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交流隔离、信息隔离,消除了语言碎片化现象,在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融合,使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获得更为坚实的基础。从语言发展角度来看,推广普通话,提高贫困人口的普通话能力,不仅是语言扶贫的要求,更是提升国民整体语言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要实现整体全覆盖,不能有任何一个地区、民族缺失。提升贫困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实现国家通用语言基本普及,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助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传承和文化繁荣。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为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移动主动联系教育部,积极调研实际需求,将语言扶贫定向流量免费政策,在原来“三区三州”地区基础上,扩展至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切实发挥央企社会责任,让“1+4”信息化推普脱贫成果覆盖更大范围、更广地区,惠及更多贫困人群。

供稿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撰稿人:李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