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 A-
- A+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精神,公安大学积极主动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社会实践、乡村支教等活动,深入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等“三区三州”,走访300多个贫困家庭,开展多场推普宣传活动,并根据丰富的调研问卷数据精准对接需求,设计推普教学课程及方式;开展趣味教育,推动童语同音,由推普培训延伸到多类型文化教育,以普通话规范为先导和基础,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的开展;连续八年聚焦乡村支教扶贫,做实扶智通语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助力推普脱贫攻坚
为推进实施教育部2020年“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 及”攻坚行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普及工作,我校于7月下旬选派4支社会实践团队共16人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开展“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推普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实践期间累计走访了住户30余户,发放调查问卷百余份,累计宣讲时长20小时,活动覆盖1500余人。
深入“三区三州”,精准对接需求。我校社会实践团队采取田野调查、发放调查问卷、采访当地政府等形式,深入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了解当地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例如,“贝加尔湖”实践团队进入东乡族自治县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研,同时对马场小学、东乡县龙泉镇老庄村就业扶贫车间进行调研采访。通过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推普工作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当地村民缺乏应用环境,对普通话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教学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当地村民希望通过政府引导或者在学校统一学习这两种途径来提升普通话水平。
宣讲推普政策,助力脱贫攻坚。我校4支社会实践团队在实践期
间围绕推普方针政策、阶段目标、校园语言等方面开展了7次推普宣讲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书籍百余本。其中“警翼推普护梦,助力脱贫攻坚”团队在东乡族自治县进行了4次推普政策的宣讲,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东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校长表示, 看到从山外来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们,他非常感激,东乡族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不是很高,感谢国家政策和志愿者们,让山里的孩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开展趣味教育,推动童语同音。我校社会实践团队结合当地学龄前儿童与青少年的特点,发挥预备警官的专业特长,开展了丰富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东乡族自治县扶贫车间进行采访
彩的推普脱贫攻坚特色趣味教育活动。例如,“萌芽小分队”分别在龙泉乡北庄湾小学和周牙小学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词语接龙、故事讲述、歌曲合唱等活动;“贝加尔湖”团队则开展了击鼓传花和传写姓名游戏;“警翼推普护梦,助力脱贫攻坚”团队也开展了普通话口语培训、普通话标准宣讲、阅读写作训练、语言文字游戏、古诗背诵比赛等活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东乡族自治县龙泉乡北庄湾小学开展推普教学
二、聚焦乡村支教扶贫,做实扶智通语工作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自2012年成立,8年来先后奔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和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三个服务地开展智力扶贫接力工作,坚持教育扶贫和语言扶贫两手抓,以“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教育工作为中心,累计授课超过10000课时,编写教案9000余篇,批改作业约12万份,普惠学生千余人。
深入开展扶贫支教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支教服务地红庆河小学、辣子树小学、阁楼小学等学校开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通过为当地教师介绍普通话起源、普及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标准、定期召开“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会议、推广普及使用“语言扶贫”APP等,将普通话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为当地青年、基层干部学习普通话提供专业指导,进一步推动扶贫支教地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深入参与贫困家庭入户调研活动。我校扶贫支教团队利用周末时间对重点家庭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加强对扶贫支教地普通话普及数据的掌握,每年约开展家访80余次,步行山路约700公里,走访380个贫困家庭。通过调研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掌握普通话普及程度,同时开展“送教上门”的推普教学课程,为残疾或患病儿童进行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宣传推普脱贫政策,普及普通话基本知识,纠正不标准的咬字发音,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普通话培训,助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深入推广“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我校扶贫支教团队积极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活动,通过“与祖国共成长”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少年宫书法课、读书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将中华经典渗入乡土文化,将优质资源送到基层,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9月,我校第六届研支团成员马腾、李雯笛参加了贵州省黔西南州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其中,诗朗诵《中华颂》荣获“黔西南州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三等奖,指导学生的诗朗诵《我的妈妈》获得贵州省黔西南州“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学生组二等奖。
三、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打造育人活动品牌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高度重视推普工作,将其纳入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作用。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把推普工作作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提升专业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的“练兵场”和“试金石”。
增强自身素质,传承传统文化。我校积极举办“风采杯”主持人大赛、“书法、篆刻、美术”作品网络展、学生书画大赛、“读书之星”评选大赛等各类比赛,打造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社团文化节、话剧小品等校园品牌,平均每年开展文化类赛事十余项,覆盖人次上千。积极动员学生参与教育部、北京市举办的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人文知识大赛等各级文化类赛事,促进学生自觉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切实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
提升责任意识,践行志愿精神。我校将推普工作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语言文字普及从校园向社会延伸,向基层一线辐射。我校积极开展“关爱夕阳”志愿活动、蒲公英中学支教活动、“同心战疫 警翼护梦”手拉手专项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推普工作渗入各个志愿服务环节,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常态化。平均每年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20000余小时,切实提升了我校青年学生志愿服务 意识,鼓励青年深入基层发光发热,发扬“帮扶”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投身社会实践,培育爱国情怀。通过参与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暑期学生社会实 践活动、“乡村振兴、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扎根祖国各地,深入基层一线参与扶贫推普工作。近三年,学校累计派出社会实践团队近百支,实践地点覆盖20余个省市地区,参与人数四百余人,十余支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团队”称号,我校多次获得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推普工作深入祖国各地,学生提升了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熔铸忠诚警魂。
供稿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撰稿人:安芳洁 李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