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20脱贫攻坚 >正文
张钧:千里支教,一片丹心连朔漠

  • A-
  • A+
2020/11/24 08:3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苏珊

“八千里遥京和路,沙海戈壁云悠悠。岂料玉城振铎铃,杏坛弦歌紫沙丘。子衿青青园中葵,惹来沙草赤心柔。滨藜并无争春意,朔漠胡杨一片秋。”这是北京市朝阳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师张钧在支教期间写下的一首小诗。因为援疆,张钧在生命中邂逅了墨玉这座美丽小城,在这里,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师生,也在这里,开启了他的支教人生。

义无反顾 远赴千里之外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墨玉古城上空的云朵,洒在墨玉县北京中学教学楼时,张钧正在和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晨光熹微中,透过墨玉古城,张钧翘首东望,八千里外就是他的家乡——首都北京。

2018年8月底,当张钧随第九批援疆教师团队来到和田,被分配到墨玉县北京中学时,他便和这座美丽的小城结下了缘分。墨玉县北京中学是一所北京市对口援建的寄宿制高级中学,2015年9月建校,拥有70个教学班,3500多名学生和近300名教师。

作为新建校,学校各项硬件设施崭新齐全,但教师队伍普遍比较年轻,基础执教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当地的干部教师对援疆教师的到来望眼欲穿,并寄以厚望。对于新建校来说,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刻不容缓。于是,张钧便被委以重任,他先后承担了语文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务,指导青年教师备课,理顺学校的教研、行政管理事务。后来,由于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调整,他又承担了高一、高二年级6个班的教学任务,还负责高三(12)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

忙碌之余,张钧有时候会想念千里之外的家人和朋友,但看到身边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盼望看到外面世界的充满亮光的眼睛,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墨玉是北京对口支援的县市,教育支援是对口支援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援疆教师,我能够用我的工作,为当地的教育带来生机,用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开拓视野,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张钧说。

利用学科优势为学生立德

在教学中,张钧发现,当地不少学生初中时除“汉语”学科之外,其他学科都是用民族语言学习,而日常交流也大都使用民族语言,学习汉语的机会较少。

“汉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国家认同感。学好语言不仅能对交流提供帮助,更能够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体验多样文化。”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张钧下了不少功夫。他借助语文学科母语学习优势,以文质兼美的学科教材为学习载体,引领学生加强对国家认同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例如,在讲到屈原的《离骚》时,他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一起讲,他鼓励学生研究关于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文化习俗,为学生深入讲解屈原的故事,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的热爱。让学生深刻体会屈原在几次被贬谪后,宁可葬身鱼腹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此外,原来作为高考学科的“汉语”改为“语文”后,难度加大了不少,对学校高三学生挑战很大。张钧整理了自己多年积累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分解难点,为师生编辑出20多个高考专题复习学案,准确抓住学习重点难点,提升了师生自信力和复习效果。

张钧深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将来要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作为老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做未来的职业规划。在一次上课讨论中,张钧把孩子们带到走廊里,指着墙壁上的中国地图,告诉学生们:新疆在祖国的什么方位,首都北京在哪里,东北、华南、华中、东部沿海等有哪些好大学。他希望通过这些,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去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繁荣富强和日渐强大的科技实力。经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课堂内外的言传身教,从书本知识到实践的丰富体验,张钧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头脑中的国家观念越来越清晰,孩子们对自己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了。

规范管理 为受援校打牢基础

作为支援教师,张钧希望在学校起步发展的阶段,努力做好工作,为学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教师专业成长打好“底色”。

在学校管理方面,张钧从规范考务流程做起,从签订保密协议书,到命题、组考、阅卷、登分、分析,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通过组织系列校本培训,提升备课、教研、辅导批改、课堂环节有效性。他和老师们一起组建学校高考研究专家库,开展专题研究、课堂诊断、备课指导、命题研究、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由同伴互助助推教师发展,指导教研室开展微课研究、教师能力评价等研究活动。此外,张钧还指导完善了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参与编订了《教研组工作手册》《备课组工作手册》等,改进了高考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引进了“体育”“技术”等学科教案模板,通过教师学术成长规划设计、微课比赛、教师评价、课题培训、教学反思等工作,助力受援校教学科研工作起步。

针对语文教学,张钧会定期上研究课、示范课,耐心认真地帮助当地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进一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张钧发起并参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的“种子工程”,通过结对子帮扶,本着专业引领、实践指导、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基本思路,通过手把手帮扶、面对面传授、心与心沟通的教学实践,做实事、求实效,引领结对子的受援校教师完成了“五个一”。助力受援校学科教研工作。无论是为高三老师解读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还是通过多节次的听评课个性化指导,或者针对全体同科教师的课标解读,都让当地教师受益匪浅。他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实践,用课堂实践示范启迪当地青年教师学习反思,带动提升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引领一批青年教师在专业中成长起来。

在这片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教育沃土中,张钧秉承职业初心,继续奋进前行:“作为70后,经历了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时常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的初心是什么?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到国家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把这些年来所学所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播撒到大漠,做一个无私奉献的援疆人。”(文/现代教育报记者 苏珊)

作者:苏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