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一场疫情催生下的作业改革

  • A-
  • A+
2020/06/16 14:5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看不见学生的脸,电脑屏幕上一个个头像后面,真有一个认真在听的孩子吗?新冠疫情爆发,学校延期开学,网络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要联系,可这条联系能不能达到学生在校时一样的效果,很多教师心里也没底。

在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的一堂班主任云端例会上,大家的作业吐槽验证了问题的严重性。怀揣“反正老师逮不到我”的心思,有的同学一键屏蔽所有消息,彻底放飞自我。为了催交作业,老师们一遍遍发信息打电话,每天从早到晚。好不容易作业收上来,“噩梦”才真正开始。

“能想到的各种问题,都会出现。”校长李志欣说,“对着屏幕改上三五份,眼就发涩,发干,胀得慌,一段时间下来,感觉视力明显下降……”

更深层次的教学隐患在于,学生在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等方式检测作业的效果。线上学习之后,这些都很难实施。李志欣说,我们在这边不停地发送信号,却不知道对方接收到多少。一直处于‘盲教’状态,就像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面对着网络那头沉默的头像,不少老师感觉到浓浓的失控感和挫败感。

孩子缺少陪伴不是唯一的原因

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原因究竟是什么?一场面向学生的作业调研在全校展开。问题包括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原因?你最喜欢哪一种提交作业的形式?你最不喜欢哪一种提交作业的方式?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作业?

调研结果显示,教师们能想到的学习环境变化,确实是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的原因。不少学生反馈,作业没有完成是因为没有家长监管。还有学生反映一个人在家做作业没有同伴没法讨论。

而让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学生当着老师面不愿说的原因。有学生反映对作业没有兴趣,上了一天网课不愿意再做网络作业,还有学生反映作业难度太大、重复性作业太多、作业形式单一、各科都有很多作业就不想做了。

以学定教推动作业改革

一场以学定教的作业改革随即在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展开。学校提倡教师精选习题作业,分层布置给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李志欣说,精挑细选题目,尽量让学生在40分钟左右能够完成。作业分层布置,让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检测一天的学习成果。

对班里基础知识成绩不够好的后进生,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就在对中等生布置的作业基础上稍微降低题量,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尽量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实验、小制作等。

教师的作业批改反馈也在变化。第二天早上的自主学习时间,老师可以把每个小组中的优秀作业展示在小组群里,及时表扬学习状态好、作业完成及时的同学。对于作业认真又及时提交的同学,可以采用“作业减免”的方式,让学生们有惊喜。

李志欣说,当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数还是“一背、二抄、三练习”,停留在机械记忆和单一的书面上,偏于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培养。我们提倡教师用大视野重新审视作业,把作业用几大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联合表现出来。例如把学生的小构思、小创作纳入到作业范畴中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编一个小对话、小短剧,然后把学生的作品、作业通过文字叙述、PPT展示、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

学校提倡强化学生分组学习。可结合学生意愿,教师建议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每天晚上组员一起约定在哪个时间段完成哪科作业的内容,完成后群里汇报。然后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群里积极请教不明白的问题,有解题思路的同学可以录制小视频讲解,遇到巧妙的解题方法时也可随时录制讲解的小视频群内分享。

走向线上线下融合

疫情总会过去,这段时间的网络教学能留给我们什么?李志欣说,以前线下学习的时候,每天的作业会遇到很多问题:早上会有学生到校抄作业或者胡乱补作业;课代表催交作业费劲,经常一天的时间都在零零散散的交作业;老师有时候不能及时批改作业;学生得不到及时反馈;老师讲易错题凭感觉等。现在这些问题用一份电子答题卡就解决了。每天老师制作一份电子答题卡,学生做完作业后,填写电子答题卡及时上交,避免抄作业、催缴作业的问题;电子答题卡提交后即能显示正确答案,学生得到及时反馈,并且还能减轻老师的任务量;电子答题卡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进行精准讲解。

而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任务驱动的学习形式比例也可以增加。教师在学校教研部门的牵头组织下,将教学中需要深度学习的任务,以任务单的形式分配到具体的学习小组或个人,指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知识树、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

疫情之下,大家慢慢习惯了网上学习,于是一些微课、小视频也开始流行并且被大家接受。录制一些针对重难点的微课,或者录制一些讲解错题的小视频,推送给学生,都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有力帮手。

李志欣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作业布置都要从“教师主挖”转向“学生自主”,即“以学定教”,让作业富有挑战性,真正实现我的作业我做主。当疫情逐渐平稳,各年级开始逐步复课,我们期待能将线上作业的经验与线下作业结合,让学生没有难写的作业,让老师没有难催的作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施剑松)

作者:施剑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