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吉克石乌在村委会的黑板报前留影(5月13日摄)。
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435人,贫困发生率24.27%。
吉克石乌20世纪90年代末从雷波县嫁到昭觉县庆恒村后,凭借自己的文化和见识,接下婆家白酒厂发展的担子,尝试循环经济搞养殖,在村里率先致富。从村妇联主席到连任两届村支书,吉克石乌成为庆恒村群众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挑起脱贫大梁。
近几年,庆恒村发生很大变化:全村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房子整洁漂亮、通村路进行了硬化、有了幼教点、4G网络也通了,在2018年底整村脱贫“摘帽”。庆恒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创建“四好”方面卓有成效。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吉克石乌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她建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教育脱贫攻坚。此外,作为偏远地区基层代表,她还建议国家要持续政策资金倾斜,继续壮大产业,巩固脱贫成果。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俯瞰昭觉县庆恒村一角,安全住房依山而建,通村路进行了硬化(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吉克石乌(左)向村里的种养大户吉克尔布了解情况(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吉克石乌开着皮卡车走访边远户,路上和村民打招呼(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吉克石乌(右一)给村民发口罩,提醒他们在城镇人流密集区域注意个人防护(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吉克石乌(左)在村口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点查看进出人员登记情况(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吉克石乌(中)和庆恒乡综合帮扶队队长谢成刚(右)、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帝森一起包装核桃(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吉克石乌(左二)和村里留守妇女一起做彝绣(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吉克石乌(左一)在乐西高速公路过境拆迁区域,和施工方边吃午饭边交流情况(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庆恒村已经脱贫的村民曲木古博在村中清扫路面(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