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开学第一讲 >正文
辽宁省沈阳岐山路第一小学“博雅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A-
  • A+
2020/03/26 08:57

以文化人   育博雅少年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34年。近百年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学校坚实的教育质量和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始终保持着高品质的发展态势。尤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学校形成了高品质发展的态势,被评为辽宁省首批重点小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享誉省、市,领跑全区,百姓交口称赞的龙头学校。

为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普通百姓家庭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3年起,岐山一校勇当区域内集团化办学的排头兵,第一个踏上集团化办学新征程,开启了“单一法人”下“一校多址”的办学模式。学校以“名校+”的集团组建模式,先后与两所相对薄弱的小学合并重组,新建一个校区,从一校一部,变为一校四址,成为区域内学区面覆盖最广、分校部最多、学生总数最多的紧密型教育集团。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回顾8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不断总结和提炼办学经验,提出了“博雅教育”的办学思想,不仅丰富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智慧,而且在省内外的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1.制度文化:有人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对于一校四址的教育集团来讲,跨校区实施管理是必然,靠简单的“人治”已力不能达,因此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与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模式。

合并第一年,学校在区教育的指导下拟定了以集团化办学为导向的《岐山一校章程》,并通过了教代会的审议后正式出台。

随后的两年中,我们逐渐完善了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把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完成了从“标准化”到“规范化”再到“精细化”的管理过渡。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我们结合校情系统更新了德育、教学、体卫艺部门的考评细则,首次提出了“全覆盖管理”的模式。实现了学校各部门职能的交叉,在监督中互助、在管理中互补、在考评中互检,以实现管得清、管得严,理得细、理得顺的管理目标。

今年又提出了全覆盖管理2.0版本。纵向上分校区有执行校长为首的独立管理团队,横向上由全体干部共同组建分工明确的“集团五大服务中心”即:学校发展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资源服务中心。每名干部不仅作为各校区某项工作的负责人,还将以“五大中心”成员的身份参与到集团顶层设计、文化建构、课程开发、学术研讨、教师发展等重大决策的制定、运行与考评中,引导每一位干部都能从“分权制”中思考自己的管理价值与工作职能。

2.办学文化: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其最真实的性格、最独特的魅力;而于一所学校而言,文化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的为师生认同的群体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是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是其发展的根基与灵魂。面对这样一所急剧扩张形成的集团化学校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队伍,梳理学校办学文化,建构学校顶层设计,明晰学校发展方向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儿。

为了传承学校八十多年的深厚历史底蕴,为了更好地表达学校希望追寻的文化基因,我们从校风中萃取出“博雅”二字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觉得它厚重、开放、严谨、雅致,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足迹的缩影,更是历代岐一人身上独有的文化DNA,于是,博雅二字就成了岐山一校的文化标签,更成了学校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博雅教育倡导的是:以培养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作为最高理想。在实践中,“登高见远”谓博;“知书达理”谓雅。“博”是要求,是行为,也是过程,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精神;“雅”是追求,是形象,也是效果,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理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的统一,是岐山一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学校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校本化解读与实践。我们自上而下对学校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建构,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育人目标及基于育人目标的博雅学子六大核心品质。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现在在哪里,将要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只有文化认同了,才能实现人心的归一。

3.管理文化。集团化办学的五年中,从“管”到“放”我们走过了三大步:为了确保合并初期的稳定,我们首先提出了“统筹”的概念,即推行集团总校全面负责制,总校的领导层集体领导,各校部同步推行统一的管理制式。这种单一科层式管理突出了总校区“一级法人”的地位,作用在制约和规范,短时间内理顺了学校治理体系,降低了合并带来的诸多风险,使“四址”在平稳过渡基础上的管理工作一体化,但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各分校区特色发展的空间。

集团学校稳定后,我们将视角转移到“授权”上,即将治校权责下移,推行执行校长负责制,即总校将分校区的组织架构权、课程设置权、学生管理权等下放至兼具改革热情与改革能力的各分校区。分校区根据实际,创造性地探索适合学生的课程设置、育人方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总校加强分类引导、分类评价、精准支持。加强宏观管理,减少微观干预;加强间接指导,减少直接安排,给予分校区充分的改革空间。同时推行各校部干部的周期轮换机制,进而让主校的干部团队走进分校,实现将集团学校的文化理念、管理制式、课程运行模式在“四址”更有精度地同步落实。如在课程管理方面,集团总校提出了“一级一能”的校本课程思路,惟美校区、乐真校区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别开设了全脑手指操、古韵国学课程。焕新校区地处中海寰宇天下楼盘内,因家长工作原因参加弹性离校的学生高达95%,焕新校区就利用弹性离校时段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样的模式扩大了集团内各个分校的“事权”,增强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各分校的治理能力,从而激发分校区每个“1”的办学活力。

在“授权”的同时,我们也明确了权力的边界,要依法把给的权说清楚。一是明确有哪些权力的权利清单;二禁止做什么的负面清单;三是明确教育教学职责的责任清单”。我们坚信依法治教、底线管理、规范办学,不是约束改革的,而是为激发办学活力提供了更健康的空间。

第三阶段,我们把权的重心放在了“协调”上,即通过改革集团内设机构来推行集团发展分权制。纵向上分校区有执行校长为首的独立管理团队,横向上由全体干部共同组建分工明确的“集团五大服务中心”即:学校发展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资源服务中心。每名干部不仅作为各校区某项工作的负责人,还将以“五大中心”成员的身份参与到集团顶层设计、文化建构、课程开发、学术研讨、教师发展等重大决策的制定、运行与考评中,引导每一位干部都能从“分权制”中思考自己的管理价值与工作职能。五大服务中心,将集团四个校区紧紧捆绑在一起,保障集团学校在法人治理下的分权治理模式下,有效履行各校区自主权的同时,也兼顾协调发展,让集团学校有活力有张力。

4.课程文化: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颁布后,我们对应核心素养的国家标准,结合我校的育人目标,对应岐一博雅学子的六大核心品质,构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指向学校育人目标,以整合思想为指引,用主题统整,以语数为基础联动多学科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六大课程群,并借用古代“六艺”来统整学校的课程体系,即六艺课程。六艺课程既是对学校多年来碎片化的课程、活动、社团的精细梳理,更是学校德育、教学、体育、艺术工作的的深度融合。

过去三年间,六艺课程体系从落地、生根到破土、发芽再到开花、结果,从10几门课程发展到今天的70多门课程,从单一的校本课程体系壮大为囊获三级课程的大六艺课程体系。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借助家校共育的的平台,引进家长资源,国际工艺美术大师李瑞群、辽沈著名书画家陈秀庆、著名篆刻艺术家邢占一把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带进了常规课堂。

六艺课程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实现了我们最初设定的育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六艺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形成了“六雅一品”的德育品牌、“轻负高质”的教学品牌及“素质至上”的体艺品牌。

5.环境文化。集团合并初期,我们在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力促均衡、发展特色、融合共享”的经费分配“三步曲”。

合并初期是“力促均衡”,即现“一校四址”办学条件的均衡,2014至2015年,我们集中资金改造了两所合并校的操场、供暖、地面、门窗、桌椅、照明等20余项工程。学校合并后短期设施与环境的质变,让家长和社会打消了初始的质疑。

第二阶段是“发展特色”,即环境文化浸润校园。我们基于“博雅文化”的理念构建学校的视觉文化与环境文化。从四校区、教学楼、专用教室的命名到佟铸先生亲题的各校区门前的校训文化石;从金色大厅里象征崇文尚武的孔子雕塑到校门前寓意广招天下贤师,普育中华英才的“凤鸣岐山”文化石,从乐真校区正厅的“笑脸墙”到焕新校区走廊内的“艺术馆”;从哲成书苑内的篇篇墨宝到艺术馆内珍藏的二十多位画家联手创作的“花动一山春色”……每一处驻足、每一丝空气都浸润着岐一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

第三阶段是共育共享,即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辐射与引领。例如2014年至今,学校建设的北斗天象厅、烙画美术馆、移动科技馆、STEAM活动中心、乐高活动中心、多功能排练厅等学科专用教室不仅服务于集团内的各校区,更向大学区及谷威名校长工作坊的成员学校敞开大门,让课程资源最大化地辐射到每一个孩子。

四址办学条件上的齐头并进,校园文化的通融协调,资源空间的辐射引领,鼓舞着师生教与学的信心,生成着家长与社会的放心,承载着集团学校的责任与担当。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空间管理水平。规划了一系列的学科功能教室,通过仓库改造、通道利用、空旷区域规划利用等方式,建成了集校史馆、多功能艺术排练厅、哲成书苑、泥塑工坊、哲成书苑、博艺苑、博茗苑等一系列功能教室。

2017年初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又全面开发了博雅楼西侧近2500平的综合楼,楼内的艺术馆、烙画工坊、图书馆、STEAM实验中心、校园电视台、校园录音棚将为四校区学生师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场域,更多元的体验平台。目前,集团学校四校部共有功能教室72间,服务于12个学科和个28个社团,覆盖到四校区7279名学生,使用率达到百分之百。

为了确保每间专用教室都能物尽其用,最大化、最优化地服务于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将四校区的功能教室按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分为四大类:常规教学型,如音乐、书法、信息等教室,分布在各个校区的不同位置,满足各年段的孩子就近上课的需求;一室多用型,如博艺苑内美术教室、美术馆、体育馆,分时段服务于常规教学及精品社团;特色展馆型,如烙画工坊、天象馆、雅茗轩、校史馆是为年级的特色校本课程而设立的专用教室;流动型教室是指课程资源的流动和上课群体的流动,如省科技馆、市科协定期在四校区布置的流动体验展厅服务于四校及区域内的兄弟学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