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开学第一讲 >正文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一中简介和办学理念

  • A-
  • A+
2020/01/07 14:44

润泽生命成长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发展背景

潞城一中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具有浓厚现代气息又有历史传承的公办高中,学校座落在长治市潞城区学府街中段,现为12轨制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占地面积55527平方米,建筑面积30959平方米,绿化面积6540平方米。36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余名,教职工181人,其中正高级1名,高级49名,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模范教师30余名,系省定非首批重点中学,长治市示范高中。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先后获评长治市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山西省课改示范校、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学校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先后有6人次考入清华、北大,学校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居长治市同级同类学校第一。同时,文体工作全面发展,体育方面多名学生在省运会争金夺银,学校也获评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校文学社团入选全国百家优秀中学生文学社。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像大多县城中学一样,受地域、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师资、硬件设施等发展缓慢,优秀生源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下滑,学校长期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处境。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重视、招生制度改革及学校人事调整等积极因素的影响,学校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目前,高考成绩喜人,考入985、211高校学生逐年增多,二本B以上达线率稳定在45%左右,但尖优生、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难达往日高度。

“悠悠文明,青春一中”。今天的潞城一中,正站在了改革开放40年后的新起点上,新高考改革已经到来,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也凝炼确定,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正面临深层次变化。新时代普通高中需要培养自觉拥抱家国天下情怀,从优秀走向卓越,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的办学理念、内部治理、育人模式、课程体系等都需要创新,我们将坚持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更新办学理念,改变育人方式,以更实的举措让思想落地,让目标化成行动,让理想变成现实。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润泽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积极品质、未来视野且会健康生活的新时代青年。

校训:勇毅、笃行

校风:追求卓越,知行合一

教风:儒雅匠心,乐业爱生

学风:勤思勤学,求新求上

三、办学理念的凝炼过程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办学理念的创新和学校精神的塑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这是办学的动力、导向和保障。它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要求已经从为学生提供“升学通道”进入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的时代,而学校持续变革就是要在本源性、批判性、建构性三大原则下做好坚守、借鉴、再造。在学校的变革中要首先思考顶层设计的框架。因此,我担任一中校长以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面对现状,我们的办学理念既不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更不能是赶时髦的文字游戏,而应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与学校优良传统的契合;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学校现状的紧密结合;是全体师生员工传承优良传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结办学经验的融合。为此,我们根据党的十九大及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确立的最新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定的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并联系学校实际,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找准自己特色,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润泽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为学生成长注入养分,教育要向孩子的生命中走去,为他们发展提供选择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在需求、习惯、性格、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稳定的特殊性。

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完成学校变革的过程中,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目标中,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凝练的育人规律和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结合起来,将我们学校教育的传统做法和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培养我们的学生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所以我们确定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积极品质、未来视野且会健康生活的新时代青年”。

校训应该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的本色、是一个学校的底牌、是一个学校的魂。校训的凝练过程颇费周折,经过多次研讨,几番定稿,几经易稿,从一开始的“尚仁尚健”到“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最后才确定为:“勇毅笃行”。 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我们学校办学质量最辉煌时期,无论优秀学子还是体育健儿,他们取得的成绩,正是“勇毅”精神的体现。婴城大地“三仁”故里,三仁精神源远流长,微子、箕子、比干忧国忧民、扶正祛邪、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浩然正气更是一种“勇毅”、一种“笃行”。可现在,我们的师生都比较安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安于现状,他们身上都缺乏一种激情和斗志,学生上下学都需车接车送,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正是缺少了这股“勇毅”的劲儿。所以我们选择“勇毅、笃行”作为校训。

总之,办学理念每一条的凝练,都凝结着我们一中人的心血。

四、办学理念的内涵解读

(一)办学理念:润泽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内涵解读:润泽生命成长,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生命的过程,每一个生命都有着极大的塑造空间,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就应该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温暖的氛围,搭建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育人的基础上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积极品质、未来视野且会健康生活的新时代青年

内涵解读:家国情怀是“以国为家的情怀”,也就是爱国情感。从校园抓起,要培养广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让爱党爱国爱家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回眸往昔,数千载历史长河中,甘愿为国奉献的豪俊英杰,无不秉持“国重于家”的信念。霍去病的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岳飞面对奸佞袒露出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都蕴含了不可撼动的“国重于家”的铮铮铁骨;奋斗精神即吃苦精神、勇敢精神、坚毅精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刚健有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只有唤醒学生内在奋斗精神,他们方可以梦为马,不负芳华,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积极品质实则是让每个中学生的血液里流淌着积极的因子:热爱学习、乐观向上、敢于承担、勇于创新、思想开放、真情自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个人能力和品徳,成为有胆有识有理想,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样,他们的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未来视野就是用未来的眼光和未来的视角来指导今天的学习和选择。“未来,为青年而来”,与新时代的中国同步,伴随科技迅猛发展,世界对未来教育和人才的需求均在发生着历史性变化,教育及学习范式的变革正悄然进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5G时代等都会给未来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应时势之变、顺教育之需,明确发展趋势,才能成就未来。让所有学生都能成长为新时代的学习者,浸润在科技进步的海洋里,全情构筑未来世界的新视野。

(三)校训:勇毅、笃行

内涵解读:勇毅即勇敢坚毅。语出《孔子家语·执辔》“食肉者勇毅而捍,食气者神明而寿”;笃行即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 习总书记说:“成功属于勇毅笃行的人”。勇毅指向决心,笃行指向行动。勇毅而笃行,简单来说就是拼搏的勇气、顽强的毅力以及坚定的决心,兼具砥砺前行的坚强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唯物态度,诠释出奋斗以成、圆梦未来的成功密码。勇毅即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学习无坦途,只有做好准备的人,才能取得好成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把“勇毅、笃行”定为校训,不仅希望学生在校受益,而且希望这两个词能伴随他们终生。

(四)校风:追求卓越  知行合一

内涵解读: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育人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追求卓越”,不是追求表面的浮华和眼前的荣誉,而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幸福考虑,为国家培养有思想、敢担当的人才。它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 “知行合一”是实现追求卓越这一目标的一个踏踏实实的过程,它体现着学校注重实践,倡导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既定理想。

(五)教风:儒雅匠心,乐业爱生

内涵解读:教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儒雅”不仅要求教师有温文尔雅的外表,而且要求学识渊博,谈吐自如。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甚至自来水。“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就是学生的表率;“匠心”即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二是指师生关系。“乐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爱生”,希望老师能真诚、平等的对待学生。爱是教育的生命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走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爱其师方能信其道,付出自然会有回报,情真方能育良才 。

(六)学风:勤思勤学,求新求上

内涵解读:“勤思”即勤于思考,慎重考虑。希望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勤学”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求新”即创新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 ;“求上”即学生核心素质中的“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

五、办学亮点

办学理念一旦形成,就要创设实现这些理念的文化氛围,设计好落实这些理念的实践活动,构建支持这些办学理念的课程体系,建立起相配套的管理模式。目前我校在文化引领和管理模式方面正做积极的探索。

(一)文化引领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文化”很重要,学校的终级发展就是实现文化的发展,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多年习惯的集体养成。精神层面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物质层面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场馆建设、硬件设施等;制度层面包括规章制度、课程设置;行为层面包括师生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仪式活动等。学校文化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写在墙上的,也不是学校领导或是某些专家提个口号,必须准确把握教育内涵,端正文化建设方向,认真思考自己的学校要办什么样的教育。因此我们根据学校历史传统和办学现实两个维度来进行思考。比如我校“勇毅、笃行”校训的提炼,就是在我校几十年来师生已经形成了良好品格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因此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定名为“勇毅课程体系”。学校的活动设计也是以“勇毅”为主题,例如每年春季的研学旅行,就是一天徒步25公里的“红色之旅”。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要求,也是基于这一点。打造人文校园,塑造勇毅品格。实施满足需求的管理和课程,让校园文化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真正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成长的不竭源泉。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这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底蕴,更是一座城,甚至一个地区的精神和传承。

(二)矩阵式管理

“矩阵式”管理模式,是我校在工作中探索引入的“以项目化引领”的矩阵式横向管理。即传统的职能化垂直管理模式下,校委会下设四条纵线:教科线、德育线、办公线、总务线;三条横线:三个年级组。这样就形成了四纵三横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教科线下设教学评价办公室、课堂建设办公室、课程建设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德育线下设德育管理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实践活动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办公线下设行政办公室、党务办公室、校园文化办公室;总务线下设后勤服务办公室、基础建设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充分利用了“矩阵”交叉双向的管理特点,关键节点校委成员主线牵头,资源整合,使学校内部管理有了机动性和灵活性。

六、引发思考

我们已经认识到办学思想的重要性,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很多次研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一训三风都已成型。是不是把它们刷在墙上,在师生大会上宣讲宣讲就够了呢?其实不然,教育思想是从教育的本质思维中散发出来的。它的作用就是熏陶这个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去向外展示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说白了,就是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这个场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磁场,使每一个走进校园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神圣感、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学校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首先要从育人目标开始思考,即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那么,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就都应该指向这些方面。其次,要从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点入手,而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课程建设一定要成为学校工作的统领,完成好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基础任务的同时,超越单纯讲知识、做活动。让课程带学生走进社会,学会思考,让课程为个性化、多样化教育服务。站在育人的视角规划,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体系,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办学理念,育人目标。

七、结语

 “一流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学校靠人治管理”,学校一旦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凝聚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具有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凡是加入这个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而且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成为进取的源泉。学校有了优秀的文化,就如同人有了高尚的灵魂、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样,无论面对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会乐观开朗的面对,学校就会健康持续的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充满自信和工作的热情,学生学习刻苦、品行端正,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期待的育人场所吗?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没有什么比校长更具影响力了,校长始终是学校的灵魂人物,校长要为全体教师树立一个高而可及的愿景,规划一条行得通的道路,分派每人担当得起的任务,明确每人必定达成的目标,不断进行教育思想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探索寻求面向未来的发展新路,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普通高中教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