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瀍河区恒大分校

  • A-
  • A+
2020/01/07 11:16


新媒体下,如何探索家校沟通新渠道?恒大分校以“快乐成长微课堂”为主题,面向全体家长,进行主题微课直播,架起家校沟通的新桥梁,展示学校“七彩体验 快乐人生”的办学理念。

“快乐成长微课堂”以知识性、连通性、规范性及有效性为原则,内容涉及安全、礼仪、习惯、读书等方面,内容涵盖学校的“快乐‘6+’体验”课程,微课堂选题既有计划,也有生成的新问题。微课堂授课既有老师主讲,又有老师与家长互动,努力发挥新媒体时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目前,恒大分校的“快乐成长微课堂”已经进行81期,课程内容已经开发为课程教材,授课形式也在不断丰富,有开始的微信课堂,逐步向校园电视台过渡。目前,家长微课堂已经在校园电视台录制3期,实现了语音图片想视听过渡,固定收听家长1200余人。为保证收听效果,学校有效开发评价机制,引入科学实践课程“我把科学实验带回家”的移动实验盒“七彩盒子”,用来奖励积极参与互动和收听的家长及学生。

家长朋友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在校园电视台与大家见面,我是学校教导处负责人文红艳,开学第一课开讲了。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过好我们的读书时光》。在今天开讲前,我想为大家分享一首歌曲。

看着熟悉的画面,同学们一定心潮澎湃,读书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一部分:读书的时间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好象绿叶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读一本好书,就好象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但话说回来,书这么好,看看我们周围,我们的同学当中,喜欢读书的人又有多少呢?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但常常我们却能找到许多不读书的理由。比如说,没有时间读,大部分时间用来上辅导班、写做作业了;书里的内容太难了,读不懂;家里的条件不好,买不起书;或者干脆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玩一会儿呢!有这些想法的人就错了。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我们的毛主席和习总书记都是酷爱读书的人。

毛主席在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的海洋,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上、饭桌上、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书本。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毛主席即使在晚年重病在身的时候,仍不阅读。可见,毛主席的心里读书是多么地重要。

习总书记读书的故事

1969年,15岁的习近平下乡来到梁家河,在这个小山村一呆就是七年,去的时候他什么都没有带,只带了一个书箱子,里面放满了书。在这七年他除了劳动,就是看书。上山放羊,他揣着书,羊在吃草,他在看书。在田里锄地,中间休息的一点时间,他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听说一个知青手里有德国名著《浮士德》这本书,他就走了30里山路去借这本书。习近平说,读书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现代的小学生。

我们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跟古人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可有的同学却不爱读书,真是太可惜了。

孙康映雪夜读故事

再来看看孙康映雪夜读的故事,孙康年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晚上也来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悉。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究学有所成。听了这两个故事,我想大家心灵一定会有所触动吧。

挤时间是读书的唯一秘诀

我们从小要学会科学地管理时间,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益,还要学会“挤”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饭前饭后的闲暇时间不能丢,早、晚时间要利用,要善于利用好节假日巧妙地安排时间。数学家科尔在解决了一道世界难题之后,有人曾问他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三年的全部星期天。”瞧,科尔的这三年的星期天是多么的有意义啊!

第二部分  读些什么书

全阅读“全”在读的书门类要全

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有的 同学就会问:“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呢?”下面我就谈一谈,如何选好书?一本好书,不在于它的价格有多么昂贵,而在于他给你精神上带来了多少价值。读书也象开金矿一样,“沙里淘金”。

首先我们要明确“三不看”即:宣扬格斗暴力的书刊不看,宣扬低级趣味的书刊不看,宣传鬼怪迷信的书籍不看。

其次我们要明确“四必读”,经典名著必读。如果困难,可以先读简装本,一点点地领悟经典作品的精髓,如世界名著,诺贝尔获奖作品,中国的古典名著等等。其次,在自己年龄段畅销,知名的书必读。这些书里,你能体会到新思想,新动态,新形式,让你轻松融到时下读书一族,不至于被丢弃在外 第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做某一方面的读书高手,如喜欢童话,就将童话类书读多,读全,第四,根据自己知识的缺漏去读。如英语可能薄弱,就选读一些英汉对照类的书读;如作文较困难,就去选一些如何写好作文的书来读,这样,有目的地去读书,选书,因需而读书,使读书的效果会更显著,收获也最多。

在此基础上,看书面要广。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名人传记、古典诗词、历史典故、百科全书等应该成为我们小学生课外读书的首选。

如:文学类:《小兵张嘎》、《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

故事类:《红楼梦故事》、《水浒传故事》、《三国演义故事》、《西游记故事》

科普类:《昆虫记》、《科学改变人类的100个瞬间》、《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诗词类:《唐诗三百首》

最后,要想选好书,还要多看书评,多逛书店,关注获奖书目等等。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为大家推荐了100种适合大家阅读的书目,大家可以有计划地阅读。

第二部分  怎样读书

我们提倡全阅读。

首先全阅读“全”在全部参加,人人参与。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爸爸妈妈,都要参与到的读书活动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希望他热爱阅读,热爱学习。为了这个变得优秀的愿望,父母们会给孩子买很多优秀的书籍,有书的童年总是令人羡慕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书虽然在家里,在孩子的书架上,但是它真的成了孩子的书,成了这个家里的书了吗?

这个问题也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其实,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办法,就是亲子共读。下面提供的关于亲子共读的十条建议,也许可以给您一些帮助。

建议一:首先,让读书这件的事情变得美妙

亲子共读首先应该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为共读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首先是与家长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当孩子坐在父母的腿上,或是依偎于父母怀中身旁听故事,他首先享受到的就是父母的爱,父母的声音让他感受到了愉悦,感受到了一个个故事的趣味。这样的亲情氛围,不仅缩短了亲子之间的距离,融洽了亲子关系,而且会使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孩子与书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得亲密温馨。

建议二:要有固定时间,养成习惯

亲子共读的时间可以相对固定,比如晨起、餐后、睡前等,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时段。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大约三十分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时间不一定一成不变,有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比如某一天全家有郊游的计划,不妨将共读的地点移在郊外,一片草地、一张石椅都可以成为亲子共读的最佳场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亲子共读将变得更有诗意。

建议三:亲子共读的形式要以大声读和默读为主

大声读就是出声地朗读。对于所有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和中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大声读给孩子听都是最佳的亲子共读方法。

阅读是从倾听开始的,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一个从小倾听着父母阅读的孩子,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也会很专注,因为善于倾听,他的信息储量、语言积累、思维品质都会大大超过那些不愿或者根本不能倾听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因为童年的倾听而爱上阅读、爱上书籍。因为用耳朵倾听美妙的故事,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既没有生字的羁绊,也没有被勒令阅读的痛苦,是加深孩子对语言的记忆、积累书面语言的一条捷径。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亲子共读的方式除大声读以外,还可以加上家庭成员的共同默读。默读过程中不提问,也不要监督孩子,更不需要逼着孩子写读书笔记。

建议四:不要将亲子共读的过程变成认字的过程

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时喜欢将书籍变成教材,不断教孩子认字,以为孩子认字多了,就能早早地开始独立阅读。其实,这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强迫孩子识字,很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本的陌生和可怕,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长的这种强迫下,与书“奋斗”了多少年,而孩子仍然没有真正爱上书籍。

因此,各位爸爸妈妈们,请不要急于让孩子认字,不要急于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我们见了太多认识很多字的大人和孩子,根本不去阅读,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不认字呢?最重要的还是阅读的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才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

建议五:不要过早责令孩子独立阅读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阅读上养成依赖父母的心理,所以孩子一学会拼音和少许的汉字,爸爸妈妈们马上就中断了给孩子的朗读,而要孩子独立阅读,希望借此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其实即使孩子学会了很多汉字,也不宜让他早早独立阅读。因为孩子还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备的语言体系,那些汉字在他眼里是相互独立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将它们连接成美妙的故事。一本陌生的书里那些陌生的词汇非常容易吓倒孩子。即使没有生字,他读起来也可能是结结巴巴的。哪里还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而在美妙的倾听中,他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语汇,也逐步培养了语感,一旦语言的感觉成熟,他自然会拿起书自己阅读。所以,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在为孩子的独立阅读储蓄能量,它不但不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还是培养孩子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建议六:不要在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命令他去阅读

当孩子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节目时,如果家长说“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这就等于将电视和书籍对立起来,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对于沉迷电视的孩子,家长首先应该限定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到孩子到时间关闭了电视机时,他就无事可做,而且很少有孩子愿意早早睡觉,这时候,你再说:“孩子,让我给你读一段好玩的故事吧!”他一定很乐意。

建议七:不要以为亲子共读是妈妈的事情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由妈妈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其实,阅读不仅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也应该参与进来。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引领,需要进入女性视野之外的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而且,爸爸也应该给孩子做出读书的表率。

建议八:亲子共读贵在坚持

如果我们将亲子共读看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就会有理由坚持下来。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钟左右,只要我们做到了,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一旦激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小家伙就不会允许家长懈怠下来,因为他每天都在等着下面的故事呢!

建议九:与孩子平等地聊书

亲子共读后,大人可以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平等地聊书,从而引发孩子对阅读的思考。但是不要将这个过程变成一次次测试,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在接受考问。聊书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不要拘泥于什么标准答案,应以开放性的观点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阅读。

建议十:适当拓展阅读时空把握机会拓展阅读时空,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亲子共读不是读完一本书就完成的事情,可以将阅读活动拓宽到画画、手工、观察、讨论等更广泛的领域,读完一本书后,还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相关系列的书籍,将几本书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对比等。这些延伸拓展,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亲子共读是让孩子爱上读书的最有效的办法。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果你还没有和孩子共读的经历,那就请从这里开始,从这一套经典童书开始,携着孩子的手,开始愉快而温暖的亲子阅读之旅!

围绕全阅读这一主题,学校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古诗文诵读考级”、“读书征文评比”等丰富多彩的师生读书活动,还要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博士”“科学知识小达人、优秀故事爸妈”等评选活动。获奖的同学、班级、老师、以及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有机会走入我们的演播厅,与大家分享欢乐时光。期待你们的分享。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友,捧起书本让班级响起琅琅书声,让校园飘散浓浓书香,让家庭氤氲书味,让我们一起快乐读书、快乐成长。

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