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看,中原大地渐起高峰

河南构建超常规支持体系,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A-
  • A+
2024/04/03 10: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河南大学教授宋纯鹏(中)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学校供图

作为教育人口大省,河南教育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然而高水平大学不足的状况一直是河南人民心中的“痛”。高等教育的短板,导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不足。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回应国家战略部署、强省建设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

“用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打造‘双航母’、培育‘第二梯队’,以‘双一流’建设及创建引领带动高校发展,努力让高等教育在中原大地起高峰。”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给出的坚定回答,对教育寄予的殷切期望。

锚定目标,高位推进,打造超常规支持体系

自2017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就将两校的建设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制定特殊政策,持续强力推进。2021年6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到任河南后,河南省委更是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作出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的战略判断,确立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第一发展战略,并把“双一流”建设作为河南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作出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的战略部署,同时根据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需求,实施“双一流”创建工程,大力培育“第二梯队”,与“双航母”形成矩阵。

2021年12月21日,河南“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主题新闻发布会刚一结束,河南“大手笔”推进“双一流”建设及创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便迅速传开。

发布会介绍,在第一轮“双一流”建设省财政专项投入40亿元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河南省财政分别安排郑州大学50亿元、河南大学25亿元的“双一流”建设引导资金,并在加大两校4个一流建设学科支持力度的同时,遴选考古学、化学等10个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进行倍增建设;遴选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开展“双一流”创建,安排55亿元创建资金,全力打造“双一流”后备军。

“投入力度之大,可以说在河南历史上前所未有。”省内在高等教育深耕多年的老教育人感慨地说。

“羡慕!省里对学科建设能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省外不少重点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赞叹道。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华山一条路”,舍此别无他途。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校承担着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的重任。当下的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起高峰’。”河南省副省长宋争辉说。

“双航母”重装启航,“第二梯队”整装前行。两年多来,楼阳生亲自部署推动“双一流”建设及创建,和省长王凯及分管省领导先后15次到9所高校调研指导,13次作出专门批示,15次主持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谋方案、送礼包、解难题。

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接连出台——省委、省政府联合出台支持“双一流”建设及创建的3个指导意见,明确38条超常规支持举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支持河南农业大学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若干意见;以省教育厅名义印发一流学科引才细则等6个支持文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双一流”建设及创建专家指导组……全省上下构建起资金、人才、项目、平台等超常规支持体系,以及省“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有关部门、高校协同发力的推进机制。

高等教育起高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视野问题。2023年3月28日,由楼阳生和王凯担任双组长的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专题听取“双一流”建设及创建推进情况汇报。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双一流”建设及创建专家指导组,聘请国内权威专家,加强工作指导,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助力“双一流”建设。

近3年来,河南先后邀请国内180名专家(包括53名两院院士),对“双航母”的4个一流建设学科、10个倍增学科和“第二梯队”的11个一流创建学科的发展规划逐一深入论证,对照国家重大战略和河南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学科方向的凝练和学科特色的塑造,以小方向谋求大突破,为9所高校“筑峰工程”的发力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自2021年以来,河南还先后批准成立了20家省实验室,分别由一位院士领衔;大科学装置也实现零的突破——郑州大学牵头建设的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将为物理、化学、材料、医学、农学等多学科领域提供新型实验手段,有望在多领域引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告诉记者。

“河南对‘双一流’建设及创建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工作效度,在全国都是少见的。”河南省“双一流”建设及创建专家指导组成员、高等教育知名专家感叹道。

攥指成拳,高效推进,“瞄准一流战、追着一流干”

凌晨1点多,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办公楼206房间的灯还亮着——这里是该校于2021年专门组建的机械工程一流学科创建团队工作室。

“时不我待!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都是常事儿,但大家没有人叫苦叫累……”工作室青年博士党员杨芳告诉记者,“‘学科特区’政策给我们学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倍感珍惜。”

杨芳所说的“学科特区”,便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双航母”及“第二梯队”政策倾斜的一个具体体现。

“所谓‘特区’,就是要在高层次人才引育、职称评定、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合作交流、资源保障等各方面给一流学科建设及创建以特殊支持,扫清体制障碍,引导各高校创新考核激励机制,进而激发改革活力。”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介绍。

政策的红利远不止于此。两年来,38条超常规支持举措和一系列组合拳的“加持”,持续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如今,“双一流”建设及创建已经成为9所高校的最大共识和头等大事。各高校自觉攥指成拳,拉高标杆,呈现出“瞄准一流战、追着一流干”的良好局面。

郑州大学通过布局“学科建设创新中心”,统筹协调学科、人才、平台资源的一体化配置,建立高峰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学科锚定重点任务,实现关键突破,推动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在郑大工作了12年,我深刻感受到学校一流创新生态的逐步形成。从过去的‘个体户’单打独斗,到后来小团队作战,再到现在的‘有组织科研’,学校科研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郑州大学“80后”教授徐明亮深有感触。

科研氛围浓,学科凝聚力强,在以粮油食品特色鲜明著称的河南工业大学也不例外。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以来,聚焦影响国家粮食安全重大“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学科生态,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政府在粮食产后领域科研和发展方面的决策及咨询,并孵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河南还坚持问题导向,构建综合改革体系,深化质量改革。由省委领导牵头指导,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探索以质量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改革,行政管理“大部制”、教学组织“学部制”、科研“PI制”、教师聘用“双轨制”、学生学习“学分制”等改革陆续深入推进;指导9所高校围绕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整合盘活校内外学术资源,并在9所高校开展“院办校”改革,扩大二级办学单位人事、财务、科研、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管理的自主权,有力增强了学院发展活力。如河南大学持续推进“杰出人才+团队”人才引进和梯队建设模式,打造建制化PI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河南农业大学强化学科群交叉融合,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河南中医药大学深入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正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也为“一流创新生态”不断“输送”着新的生机和活力。

集聚优势,凝练成果,河南高等教育高峰态势渐显

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空间站、玉兔二号、天眼、“蛟龙”号……如今,在这些大国重器身上,有着越来越多的“豫”元素,彰显着河南高校“双一流”建设及创建的丰硕成果。

两年来,经过持续的高强度投入和超常规建设,9所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及创建水平日益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育加速推进,高水平平台持续扩充,综合改革治理不断深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加显现。

去年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河南有6人当选。楼阳生表示:“这既是我省人才建设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我们矢志不移大抓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11个一流创建学科共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36人(含专兼职两院院士26人)、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138人(含两院院士和国外科学院院士6人)、国家级团队7个。

高水平人才的入驻,无疑也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大跨步式”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人才建设的助推下,一系列重大“卡脖子”技术难题得到攻关。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俊标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为全国抗疫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河南大学在《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重要学术成果,“光诱导的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河南科技大学持续发挥在高端金属材料和轴承领域的特色优势,攻克了高性能有色金属、重型装备构件成型等方向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助力“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蛟龙”探海等。

2023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的河南理工大学曹运兴教授带领团队创造性地开发出适宜于大倾角厚煤层的煤层气开采新技术。该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我国煤层气开发领域第一个以开发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学科面向国家和河南省战略需求,刘玉芳教授主持的河南省首个重大仪器研制项目“低温光谱发射率实验装置”,解决了我国低温光谱发射率测量的“卡脖子”难题。

…………

学科高峰突起,也使高校在相应领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被誉为“亚洲粮院”的河南工业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紧密围绕粮食安全布局学校学科建设的高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覆盖粮食产后所有学科、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齐全的高校。“在全球8个国际粮农科技组织中,国际标准化组织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主席和国际谷物科技协会主席均由我校担任。”采访中,该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孙尚德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绘制了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河南中医药大学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积极制定并推广相关技术、标准,促进了全国中医临床服务能力提升,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被国家卫健委推荐用于基层慢阻肺防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学科着力构建水利行业研究、咨询、评估、人才培训等一流的供给体系,为“幸福河湖”“河长制”“中原经济区建设”及河南省“五水综改”建言献策并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科研反哺教学,2023年河南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双一流”建设和创建高校10项。

学科异军突起,成果遍地开花。在“双一流”建设梯次发展的战略布局下,全省高等教育“提质增能计划”“战略支撑计划”“产业对接计划”“团队引育计划”和“协同发展计划”等“五大计划”的蓝图,正一步步在中原大地168所高校铺展开来,转化为高峰渐起的生动场景。

一流学府“牵手”河南,更是为该省培养本土优质人才、在科创领域攻坚克难提供了“营养田”。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均已完成签约揭牌,多所国内外知名学府也将目光投向了河南……

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纵深推进高校“三个调整优化”,加大“双一流”建设和“第二梯队”创建支持力度,同时启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建设。这预示着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将再次“提速”!

“高等教育起高峰”的又一个春天已至,不久的将来,河南高等教育必将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华山一条路”上走出一片新的广阔天地,河南学子“在家门口上好大学”的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