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世代”青年群体自嘲现象的多维认知及引导对策研究

  • A-
  • A+
2025/03/19 16:04

初金哲  李 维婷  张华

【内容摘要】自嘲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被“Z 世代”青年群体争相使用,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自嘲成为一种现象,并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风靡流行。本文认为针对自嘲现象,可以运用思想引领、教育引航、舆论引导和社会引路等对策方法,培养“Z 世代”青年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职业身份认同、主流文化认同和国家政治认同,最终化解自嘲现象有可能对“Z 世代”青年群体带来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Z 世代”;自嘲现象;引导对策

近年来,多元社会思潮和文化涌入中国,这些思潮和文化良莠不齐,如不能理性分辨则极易被其影响蛊惑。“Z 世代”青年群体思想尚未成熟,社会资历尚浅,对于此类思潮和文化的判断经验不足,容易被其同化进而成为此类思潮和文化的推手。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Z 世代”青年生长于物质富足充沛的时代,与互联网共同成长,具有较高的数字素养,但“Z 世代”青年也是从小生长于温室的“花朵”,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遍已离开家庭和学校进入社会工作,而面临诸多社会压力和困难挫折难以适应,逐渐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这为自嘲现象在“Z 世代”青年群体中流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自嘲现象不断以词语化和符号化的形态流行于网络和现实世界,“Z 世代”青年是自嘲现象流行发展的推动者和主力军,各类自嘲话语既反映出“Z 世代”青年群体的职场心酸、求学困境和生存窘境,又能从侧面展现“Z 世代”青年的自身定位、社会认知与身心感受。“Z 世代”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因此,需要深入了解“Z 世代”群体自嘲现象的特征表现,全面剖析“Z 世代”群体自嘲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引导对策,帮助“Z 世代”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术界对于“Z 世代”这一群体的研究比较广泛,针对青年自嘲现象的研究主要从生成逻辑、风险评估和引导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研究其群体特征、思想动态和行为模式,聚焦于社交模式、消费特征、虚拟偶像、短视频和亚文化等方面。通过对各类社会思潮和多样文化对“Z 世代”青年群体的影响剖析和治理对策,试图从生成机理、理论内涵、行为表现等方面找寻二者间的切入点和契合度。而对于“自嘲”这一现象本身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丧文化、优美感、亚文化、网红文化等为切入点,片面探讨某一种现象、文化、语言中展现出的“自嘲现象”;二是以青年精神生活和身份认同为基础对青年自嘲现象的生成进行剖析和解构,但其视角和内容均存在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未能从全局视角对青年自嘲现象的生成、危害及应对进行深入探究。

自嘲是青年心理调适的一种方式,也是群体文化认同和表达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参与社会交往、建构群体身份、表达精神状态的一种符号化工具。青年自嘲现象主要是由于青年深陷“卷不动”和“躺不平”矛盾心理的旋涡,以求在数字化交往过程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是青年在内卷化冲击下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但是过度的负面情绪释放会造成自我认知危险、社会认可危险和政治认同危险。青年自嘲现象的引导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多方协同、发挥合力共同引导,实现“自嘲文化”的价值归序。本研究试图填补“Z 世代”青年群体自嘲现象研究的缺口,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将自嘲现象在“Z世代”青年群体中风靡流行的特征表现和产生原因进行全面梳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引导对策,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二、“Z 世代”青年群体自嘲现象的特征表现

“自嘲”是指通过话语和文字的叙述以幽默、娱乐、嘲讽自己表达真情实感或期待以此获得他人关注的行为,具有自我调侃、自我嘲笑、自我娱乐的意思。“Z 世代”青年群体自嘲现象的产生与其生活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殷切期许和在学校过多的“学业负担”和过少的“体育锻炼”的氛围环境,越来越多的“Z 世代”青年选择以自嘲的方式释放缓解压力。因此,只有全面了解“Z世代”青年群体自嘲现象的特征表现,才能通过剖析其特征表现深入了解“Z 世代”青年群体自嘲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引导对策。

(一)“Z 世代”青年群体的自我调节

“Z 世代”青年群体在生活、学业、工作等多重压力叠加下,对所处环境和自身缺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认识。由于“Z 世代”青年群体生活在物质富足和精神充盈的时代,其选择自我调适的方式更加广泛多元。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和考试压力时“Z 世代”青年会选择用“小镇做题家”“大学牲”等代名词,在面对工作压力时“Z 世代”青年会选择用“天选打工人”“大冤种”等代名词,在面对生活压力时“Z 世代”青年会选择用“孔乙己的长衫”“月光族”等代名词。“Z 世代”青年群体通过自嘲方式进行自我调节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降低心理落差,并利用“自嘲”替代“他嘲”,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摆脱被他人调侃嘲讽的窘境。但“Z 世代”青年群体并不是胡乱开展自嘲,而是会结合自身缺点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自嘲。种种现象表明,自嘲已然成为“Z 世代”青年群体认识自我、表达个人观点和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因此,自嘲现象在“Z 世代”青年群体中表现为坦然接受自身不足的自我调节......(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搜索公众号:“教育传媒研究杂志社”。)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和价值意蕴研究”(项目编号:22YJC710046)、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北大荒精神融入黑龙江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1EDC19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七色彩虹’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3GJYBB12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现路径与特色育人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JGYB2024601)、大庆市哲学科学会科学规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筑巢引凤与固巢养凤:大庆加快促进青年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路径及对策建议研究”(项目编号:DSGB-ZX2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辅导员专项项目“农科院校美育育人路径研究——以励耘读书主题活动为例”(项目编号:BYNDFDY20220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