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孟艳芳 刘德寰 胡嘉宁
【内容摘要】电子竞技正在迅速发展并吸引大量青少年参与者,对于学界和业界而言,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电子竞技形成客观正确的认知成为当务之急,这一引导的核心在于对电子竞技用户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了解。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的现状、意愿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通过模型检验考察了七个重要因素对于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意愿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有利于推动青少年正向参与电子竞技。
【关键词】电子竞技;青少年;参与意愿;影响因素
数字时代,电子竞技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吸引着众多青少年群体参与其中。《2020 年全球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中国 35 岁以下的电子竞技用户占 73%,且整体用户年轻化的趋势不断上升。青少年作为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希望,需要得到来自国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正确价值引领。2023 年 9 月 23 日,备受期待的杭州第19 届亚运会正式举办,电子竞技在此次亚运会中首次成为正式竞赛项目,并且在亚运会首轮预报名中,电子竞技项目成为本届亚运会中最热门的赛事,45 个亚奥理事会成员国、超700名运动员、400余家媒体报名参赛。最终,电子竞技项目共产生 7 枚金牌,其中中国队获得 4 枚。电子竞技在亚运会中首次成为正式竞赛项目,推动了电竞行业的正规化和职业化发展。电子竞技虽发源于网络游戏,但是随着该项目的专业化与系统化,其发展路径与所承担的功能已远超游戏本身的基础价值,成为集娱乐、科技、社交、竞技于一体的数字娱乐文化体育产业,文化特征与文化属性更加鲜明。电子竞技作为朝阳产业亟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规范,实现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社会认知与意识形态规范化,助力产业内部系统化。而青少年作为电子竞技领域中的重要群体,通过探索青少年群体参与电子竞技的影响因素,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电子竞技组织者乃至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促进电子竞技良性发展。
一、分析青少年群体参与电子竞技的影响因素的意义
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发源于娱乐文化,发展于体育文化,并在两种文化要素的不断碰撞、融合中走向和谐统一。电子竞技从早期的单机版游戏发展为人机对战电子游戏,再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演变为当今具有现代竞技体育内涵与精神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电子网络博弈活动。根据电竞世界《2022 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全景图谱》,电子竞技是一项以电子设备为运动机械、以“竞技”为目的的智力和体力的比拼活动。在电子竞技项目中,参与者的思维反应能力、四肢协调度以及个人意志力均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并且能够在团体作战的模式中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
2003 年 11 月,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正式纳入国家体育运动项目;2016 年 9 月,教育部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列为高职高专新增专业;2017 年,南京传媒学院正式成立电竞学院,成为全球首个以电子竞技品牌设计、电子竞技项目赛事解说、赛事运营和战队管理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本科院校。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注册制度被引进电子竞技领域,文化部设立了“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电子游戏竞技分会”,与此同时,“十三五”“十四五”相关规划也在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在多项政策利好下,网络巨头企业纷纷展开电竞布局,电竞行业迎来全面爆发。
电竞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却伴有许多争议。耿密指出,电子竞技能培养青少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能锻炼青少年灵活的头脑和开阔的思维,但同时会带来消极影响,过分沉湎电子竞技对青少年的身体会带来危害。韩娟、董玮的研究认为,总体上青少年群体对电子竞技的了解处于一种广泛但浅层次的水平,电子竞技游戏能够成为情绪减压阀与青少年社会交往的补充渠道,也能帮助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则、注重公平、加强社会责任感的积极价值观,但是却也能培养暴力倾向。李洁、袁建华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研究认为,电子竞技游戏给大学生带来帮助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团队精神、释放压力、自我实现、培养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积极影响,但同时又不利于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学业的完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何岸伦在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发现,由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社会经验和个人阅历的局限性,其价值观一般具有不稳定性、从众性等特征,易受暴力内容、虚拟幻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电子竞技中,具有娱乐性质和合作性质的设定有助于促进其交往知觉,但功利性交往与盲从也会使其“目标—理性行为”发生偏差。
事实上,电子竞技虽然是基于电子游戏开展的竞技对抗,但与游戏仍有本质的区别,电竞拥有与传统体育项目的公平性、竞赛性、观赏性、集群性等相似的特征。随着技术的进步,作为连接体育、文化、科技等多重价值的数字场景,电子竞技正在不断发生着突破性的创新,为个体带来充分的发展机会,推动电竞与更多的垂直领域关联,形成更广泛的生态圈,创造出更积极的价值。电子竞技专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反而能够有效减少负面影响范围,增强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因此,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电子竞技形成正确、客观的认知成为当下学界和业界的首要任务,而完成正确引导的基础便是对电子竞技用户进行系统性的洞察。本文将通过一手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考量青少年参与电子竞技的主观规范、态度、家庭规范、感知价值、风险感知、电子竞技成瘾和逃避现实七个因素,对青少年群体电子竞技参与意愿的影响并验证部分变量路径的中介作用......
(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课题“青少年群体在电子竞技中的正向价值感知对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HXDK202303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