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校长把“思政第一课”开在田间地头

  • A-
  • A+
2023/03/17 12:59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网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3月10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校长、教授李国年到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罗峒村农田基地,在麦田间为大学生讲了一堂“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思政第一课”。



当日,李国年带领30余名广州南洋理工建筑与艺术学院大二学生代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重点讲解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现代农林人才与科技的迫切需求,并勉励学生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农爱农、强农兴农。



“构建新发展格局,农村有巨大发展空间。”李国年说,亿万农民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要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带动农民在参与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就业增收。面对国家中宏大的计划,对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尤其是我们学建筑工程技术班的同学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我们学生们大展宏图、一展抱负的时候。

在罗峒村史馆室内参观时,李国年与学生互动探讨,讲述了罗峒寻踪对罗峒工匠小镇姓氏宗祠,历史人文,工匠技艺到罗峒筑梦,重点讲解罗洞工匠小镇社会事务管理机制,产品介绍、育才引才、整治环境、树立新风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以来,罗峒村深度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打造罗洞工匠小镇的建设历程。李国年指出,在广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一直扎根于南粤大地,埋头苦干,深度融入广东建设和发展,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近农村,贴近农民、走近社会,到乡村中去,投身乡村振兴发展,让青春在贡献发展中绽放,让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在为乡村振兴发展中得到最大施展。



“今天,学生们听得很专注,对于学生而言,罗峒村就是一个真实的乡村振兴的一个鲜活案例,也是一节有感触、有获得、有思考的思政课。”李国年表示,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与收获的沃土,是广大青年学生干事创业、人生出彩的重要舞台。李国年寄语学生,乡村振兴战略正有力有序推进,党和国家正采取多种举措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施才华,大显身手。他希望在校有志青年,要学好用好专业知识,脚下多沾泥土,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立足当下,在广阔的乡村土地上,了解乡村发展实况与国情,在促进乡村发展中,磨出真功夫,硬本领,收获受益终生的东西。应立志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必将大有可为,成为新时代有志青年。



田间地头的“思政第一课”,在师生们中间引起共鸣。来自汕头市潮阳区西田村、现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21级建筑工程技术班黄 伟钦说:“校长讲得很生动,让我们对于乡村振兴有了很深的了解。身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未来可以不但局限于大城市就业,乡村也有很多就业发展的机会。我可以选择在家乡从事建筑设计的行业,建设美丽乡村,点亮美好幸福生活。”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21级建筑工程技术班陈俊言谈到:“校长的讲述让我改变了过去对农业的刻板印象,我也会努力将今日所学专业,掌握技能,不忘家乡,学有所成,回归雷州市农村,发展家乡。在养育自己的土地上大施拳脚,大有可为,用自己的所学,给贫瘠的故乡带去发展的希望,使个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地升华。”

“‘思政第一课’让南洋的学子走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线,近距离地感受广大农村和人民群众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基层干部群众为美好生活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升华,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今后人生的努力方向。”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何丹萍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雷爱侠 通讯员訚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