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背景链接: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总书记引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勉励青年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语出《教条示龙场诸生》。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人,就会成为贤人。《教条示龙场诸生》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被贬贵州,经“龙场悟道”后,创建龙冈书院,聚徒讲学,为求学诸生立下的为学规劝。它分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个部分,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求学、做人的基本道理。这四者之间有很强的因果次序,而立志最为根本,是为学的前提和基础,并贯穿了为学的全部过程。作为一篇阐发为学思想的文章,它集中体现了王守仁教育哲学中的人生观、学习观、道德观和修养观。
在王守仁看来,志就如舟之舵、马之衔,引领治学前进的方向而不至于游荡无归。如果没有志的统领,天下万事便无所成就。因此,王守仁认为当时学者之所以昏昏度日、百无所成,都是因为“志”之不“立”。
志即志向、志愿、抱负,是对美好、崇高目标的追求,是人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不竭动力。志历来被人们视为处世立身、建功立业的根本。历史上凡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具有远大志向。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非常强调和重视“立志”。从孔孟“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立志圣贤”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根耀眼的红线,成为仁人志士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价值内核。
青年正处于人生的“灌浆期”,是价值观养成、理想扬帆、事业起步的关键阶段,只有选定奋斗的目标,立好志、立大志、立长志,并在实践中去考验、去磨炼,做到虽九死而不悔,这样才能有大的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系陇东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猜你喜欢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六学院命名重组 科教融合改革迈上新台阶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六学院命名重组 科教融合改革迈上新台阶
近日(6.15),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召开6个学院命名重组大会,整合之前未进入科教融合学院的14个学系及其所属学科,重新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与民族学院、哲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重组后的六个学院将按照“一对多”的模式,走科教融合办学之路,完善学院治理结构,着力打造一流学科。
-
2022家庭教育公开课
-
2022家庭教育公开课
2022家庭教育公开课
-
安阳师范学院
-
安阳师范学院
-
2022大学生时装周
-
2022大学生时装周
2022大学生时装周
-
新老高考志愿填报的不同及报考建议
-
新老高考志愿填报的不同及报考建议
直播嘉宾:梁挺福、卢学仁、颜芳
-
河北大学
-
河北大学
-
中山大学
-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招办主任直播间
-
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播出安排
-
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播出安排
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播出安排
请输入验证码